一、國家賠償追責制度
《國家賠償法》第十六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目前,在《國家賠償法》中,對什么是國家賠償法的追責制度,沒有明確定義和相關的司法解釋。因此,在賠償案件在實踐中,往往難以適用。然而在國家賠償案件中,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工作人員,對當事人造成的損失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給賠償請求人的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例如:內蒙呼格吉勒圖國家賠償一案,雖然此案再審被改判無罪,司法機關最終糾正了錯案,正義得以申張。但是,接下來還需要讓我們查一下當年辦錯案件的相關人員,是如何被問責,同時,更最重要的是必須查清,到底具體辦案的相關人員究竟是疏忽大意,還是瀆職犯罪。只有對相關責任人的疏忽錯誤一查到底,才能讓辦案人員徹底明白,避免草率敷衍,避免玩忽職守,最后只能是草菅人命。
二、申請國家賠償的期限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三、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期限
賠償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因案件情況復雜,三個月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一個月;仍不能作出決定需要再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再延長的時間最多不得超過三個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請求國家賠償法定期限是兩年,在實踐中,大家申請國家賠償需要提前了解一下申請國家賠償期限,以免錯過時間。當然關于法定期限的計算也規定了中止時效的原因等問題。這些規定是合理的,同時也體現了我國法律的人性化。國家賠償相關規定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帶來的人身損害。但是在這里,律霸網的小編也要著重的提醒一下大家,如果我們符合申請國家賠償的條件,那么應當及時在請求時效內申請國家賠償來進行維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鑒定輕傷分幾級,具體有哪些內容
2021-01-03醫療事故鑒定步驟都有哪些呢
2020-12-19公證終止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03雙方年齡差距很大,能結婚嗎
2020-12-26預防性侵權請求權是什么
2021-02-17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軟件侵權能兩人一起實施嗎
2020-11-16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12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