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事實發生與賠償決定時間跨年度的賠償金支付標準如何確定?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6條的規定,對于以賠償金方式進行賠償的,其標準是“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按理當無疑議,但遇到侵權事實發生與賠償決定時間跨年度時,卻會出現賠償金支付標準如何確定的問題。因為按慣例,國家統計局一般是下一年度4月份才發布上一年度的日平均工資標準。而《國家賠償法》第21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那么上一年度10月份以后出現的賠償,則有可能出現持續到第二年4月以前作出賠償決定的情況,而此時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還沒有發布,那么按什么標準決定賠償呢?同時,這一情況如果辦案人員在年前作出決定與年后作出決定所依據的工資標準也可能不同,同一事實而因為辦案人員的辦案速度而賠償金額不同,對請求人來講顯失公平。筆者認為,在《國家賠償法》沒有作出新的規定之前,以上一年度為基本賠償標準,跨年度又遇到工資標準沒有頒布的,仍以最近頒布的工資標準為標準先行賠償,若新的工資標準比原賠償標準高,則再作出補充決定,補足差額部分;若新的標準較原標準低,則維持原決定。
二、賠償金是否一律由單位先行支付?
對于賠償金的支付方式,雖然根據《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第7條的規定,是由國家賠償費用先從本單位預算和留歸本單位使用的資金中支付,支付后再向同級財政機關申請核撥。但在實踐操作中,各單位的預算主要是行政經費和業務經費(包括辦案經費),按照財政制度是不能挪用的;各單位的經費相當緊張,有的地方甚至連基本的辦案經費都捉襟見肘,規定賠償費用從單位業已緊張的經費中支出,實在是勉為其難,如此極易造成賠償決定作出了,但執行時不能及時落實的情況,國家賠償實際上得不到保障。這不僅會損害請求人的合法權益,對請求人不公平,對司法機關來說也是一件不嚴肅的事。
如何解決《規定》與實情況之間的矛盾,筆者認為,可在現行規定框架內,仍以單位先行支出為原則,當賠償數額超過1萬元時,應報當地人大常委會決定,責成財政部門即行安排資金予以支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無糾紛離婚處理指南
2020-11-22離婚后公積金還能再分割嗎
2021-02-18涉外離婚孩子撫養權
2020-12-15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無責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2-01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