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中國大運河河南滑縣段(現稱衛河)斷流清淤,有村民在河底挖出銅麒麟、金元寶、古代銅錢、簪子、古釵、陶器等文物。消息傳開,引來更多附近的村民前來挖寶。
【事件經過】
中國大運河滑縣段,現稱衛河。戰國時期稱清水或清河,是黃河的故道,東漢末年曹-操在此引淇水入白溝,開通區域性的白溝運河;隋*帝時重開,在沁河左岸引沁水,開鑿永濟渠,南達于河,北通涿郡。宋元時期永濟渠稱御河,因流經春秋時期古衛國之地,明代以來改稱衛河。自開鑿白溝起至20世紀70年代,持續通航1800余年。全長8240米,寬33米至50米,面積271920平方米,是大運河永濟渠段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河段之一。其河道本體、9處碼頭、3000米城墻遺存、道口古鎮、祭祀廟宇構成了“五位一體”的完整遺存,成為大運河永濟渠段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河段之一。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法律解讀】
我國現行法律其實對此規定得相當明確。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私自發掘。”還有一條更絕的:“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
私人不許隨便挖掘文物。首先操作不規范容易對文物造成破壞,其次文物挖掘的過程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一件物品是在哪里挖出來的,它旁邊有什么物品,都有助于考古學家確定它的意義。一旦現場被破壞,損失就是不可逆的。
總之,“地下文物歸國家所有”既是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又是使文物價值最大化的必要舉措。但現行保護文物的做法并不是沒有可檢討之處。檢索近年有關民間發現文物的新聞可以發現,對盜掘的懲罰是嚴厲的,但對上交者的獎勵卻是微薄的。法律上只有“適當獎勵”的規定,既沒有明確標準,各地也就自定標準。比如,2014年陜西一小伙發現一柄戰國青銅劍,主動上交之后僅得到500元獎金。上交者難以接受,網民也為其鳴不平,這種獎勵措施對后來者可以說基本沒有鼓勵作用,甚至打擊了人們的公共善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上海市公證服務收費標準收費項目收費標準
2021-03-08找律師發律師涵多少錢
2021-03-06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有何具體規定?
2021-01-10父贈與繼子房產兒子有權反對嗎
2021-01-25協議離婚一定要在領結婚證的地方嗎
2021-02-06贍養費糾紛立案材料要哪些
2020-12-12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工傷賠償標準2020年
2021-01-04不良記錄具體包括什么
2020-12-21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