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中國大運河河南滑縣段(現稱衛河)斷流清淤,有村民在河底挖出銅麒麟、金元寶、古代銅錢、簪子、古釵、陶器等文物。消息傳開,引來更多附近的村民前來挖寶。
【事件經過】
中國大運河滑縣段,現稱衛河。戰國時期稱清水或清河,是黃河的故道,東漢末年曹-操在此引淇水入白溝,開通區域性的白溝運河;隋*帝時重開,在沁河左岸引沁水,開鑿永濟渠,南達于河,北通涿郡。宋元時期永濟渠稱御河,因流經春秋時期古衛國之地,明代以來改稱衛河。自開鑿白溝起至20世紀70年代,持續通航1800余年。全長8240米,寬33米至50米,面積271920平方米,是大運河永濟渠段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河段之一。其河道本體、9處碼頭、3000米城墻遺存、道口古鎮、祭祀廟宇構成了“五位一體”的完整遺存,成為大運河永濟渠段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河段之一。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法律解讀】
我國現行法律其實對此規定得相當明確。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私自發掘。”還有一條更絕的:“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
私人不許隨便挖掘文物。首先操作不規范容易對文物造成破壞,其次文物挖掘的過程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一件物品是在哪里挖出來的,它旁邊有什么物品,都有助于考古學家確定它的意義。一旦現場被破壞,損失就是不可逆的。
總之,“地下文物歸國家所有”既是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又是使文物價值最大化的必要舉措。但現行保護文物的做法并不是沒有可檢討之處。檢索近年有關民間發現文物的新聞可以發現,對盜掘的懲罰是嚴厲的,但對上交者的獎勵卻是微薄的。法律上只有“適當獎勵”的規定,既沒有明確標準,各地也就自定標準。比如,2014年陜西一小伙發現一柄戰國青銅劍,主動上交之后僅得到500元獎金。上交者難以接受,網民也為其鳴不平,這種獎勵措施對后來者可以說基本沒有鼓勵作用,甚至打擊了人們的公共善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3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04行政處罰聽證
2021-03-10自愿離職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0-12-22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對保險欺詐規定的三種仲裁方式是
2021-03-03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1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