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什么情況下不得讓與債權
(一)依合同性質不得讓與的情形。
它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第一、一些與人身密切相關的合同權利不能讓與。
如基于債權人與債務人間的特殊信任關系產生的雇傭、委托等關系,雇傭人對于受雇人之債權或委任人對于受任人之債權,通常情況下均不能讓與。又如以特定身份為基礎的扶養請求權,夫對于妻固有財產之使用收益權等,也不能讓與。
第二、債權讓與會實質性地改變債務人的義務或增加債務人承擔的風險的,不能讓與。 如在保險合同中,由于投保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投保人的改變會實質性地增加保險人的風險,故也不能讓與。
第三、不作為債權不能讓與。
例如競業禁止的約定。由于不作為債權只是為了特定債權人設定的利益,如果允許讓與,無異于為債務人新設義務,故原則上不能讓與。
(二)依當事人的約定不能讓與的情形。
當事人可以在訂立合同時約定,債權人的合同權利不得讓與。如果當事人間有這樣的約定,那么債權人未經債務人同意,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得讓與債權的。這樣的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利益,防止因為債權的讓與而實質性改變債務人的義務。對于禁止讓與的約定,各國的立法例采取了不同的態度。如《法國民法典》不承認此種讓與特約的效力。《德國民法典》第399條卻規定此種特約有效。《日本民法典》第466條第2款與臺灣地區《民法典》第294條2項規定它有效,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如明知有此特約(惡意),而仍受讓該債權的,其受讓無效;若第三人不知有此特約(善意)的,而受讓該債權者,不論其“不知”有無過失,其受讓均屬有效。不過債權證書上有禁止讓與之記載的,則可推定第三人為惡意。在我國,《合同法建議稿草案》中曾有類似規定。但在《合同法》中卻沒有作出規定。筆者認為,從保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對善意的第三人應該保護其合法權利。而為更有效保護債務人的利益,建議可以采取美國立法例,美國第二次合同法重述對禁止合同權利的條款解釋為,該條款的目的是,當合同禁止的轉讓發生時,賦予債務人獲得損害賠償的權利,而不是使這一轉讓歸于無效。此款規定,殊為合理,值得借鑒。
通過上面的文章的講解,我們清楚的知道了關于債權人讓與債權的問題,還知道了一些關于讓權的一些法律條款,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掌握這些知識才能從容解決,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果還有不了解的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三板股權投資協議
2021-01-29醫患糾紛處理程序
2021-02-21雇傭關系確立的條件
2020-11-28石城縣縣城規劃區集體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辦法
2021-03-17不安抗辯權的名詞解釋
2020-11-09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
2021-01-16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2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兒媳贈與公婆房產怎么繳稅
2021-03-15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被派遣的員工與用工單位的人算是同工同酬嗎
2021-02-03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母親改嫁女兒未改姓死亡保險金應怎樣給付
2020-11-19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