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的后果是什么
債權的轉讓必須通知債務人。各國民法對債權的轉讓是否須經債務人同意或通知債務人存在不同的主張。具體如下:
1、自由主義。德國民法典主張債權原則上可以自由轉讓,不以取得債務人同意或通知為必要要件。美國法實際也是承認合同權利的轉讓無須經過債務人的同意。
2、通知主義。法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主張債權轉讓以通知債務人或經債務人承諾為必要。
3、債務人同意主義。《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全部和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這種規定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過于嚴格,不利于商品交換的發展。而《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眱煞N立法有所沖突。實踐中如采用債務人同意主義不利于交易便利,如采用自由主義又不利于交易安全。
因此,合同法確定的通知主義既承認了債權轉讓是債權人的處分行為,為債權人的自由處分提供了便利和保護,又保護了債務人不因債權人將債權轉讓于他人而蒙受不測之損害。因債務人向誰清償債務于他并無多大關系。如果因轉讓而使債務人履行費用增加,則原債權人應當承擔。
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構成欺詐嗎
民事活動應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債務人在將自己的債務轉讓給第三人時,應當如實向債權人告知第三人的財產狀況,根據被告知的情況,債權人有權同意或者拒絕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務轉讓轉讓行為。如果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虛假的第三方受讓人信息,或故意隱瞞受讓人真實情況,而導致債權人作出錯誤決定的,可構成欺詐。
《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第六十八條指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有什么后果?債務轉讓時如因對方沒有告知義務而帶來損失,受害方可以要求對方彌補自己的損失。面對債務轉讓未盡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不清楚該用哪種方式去處理才比較合適時,可以找律霸網在線律師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意外致人死亡一定要坐牢嗎
2021-03-22出現醫療事故怎么投訴
2021-02-07如何妥善處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2020-12-29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自己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不交物業費違法嗎及有什么后果
2021-03-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學生幼兒意外傷害保險有哪些規定
2020-11-25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