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為概念及特征是什么
自由行為,也被稱作原因上或原因中的自由行為,是可追溯到很早以前的大陸法系刑法理論的一重要概念,我國傳統刑法學中沒有這一概念。關于這一理論的內涵,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比較主流的是狹義說,它的主要觀點是“原因自由行為是由于先行行為即原因行為導致行為人完全喪失刑事責任能力,并且在無刑事責任能力狀態下實施了犯罪”;廣義說除了狹義說所包含的“無刑事責任能力狀態”以外,還包括“行為人在限制刑事責任能力情況下實施犯罪”的情況。這兩種學說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原因自由行為是否包含在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狀態下實施的犯罪行為。中國早期的刑法學界,原因自由行為是“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行為人由于自己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導致自己陷入無責任能力的狀態,并在此狀態之中實施了符合犯罪構成的事實。”
原因自由行為具有如下兩個特征:
1、行為人在實施犯罪實行行為時不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造成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障礙的行為被稱為原因行為,某一犯罪的實行行為被稱為結果行為。這兩部分在時間順序上是先行后續的關系,其區別在于,原因行為時行為人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但原因行為不是具體犯罪的構成要件行為;結果行為是犯罪的構成要件行為,但結果行為時行為人沒有刑事責任能力或者沒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這樣,給刑法對行為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進行處罰提出了難題:原因行為不可罰,而結果行為不當罰。這一特征也為原因自由行為是否可罰提供了討論的基點。
2、行為人在有刑事責任能力狀態下實施的原因行為和因此造成的無刑事責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狀態下實施的結果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在時間上是先行后續的關系,在發生上具有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如果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后才陷入刑事責任能力障礙,當然不成立原因自由行為;如果行為人不是由于自己的故意或過失使自己陷入無刑事責任能力狀態或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狀態,而是由于其他的非主觀原因(如誤食麻醉藥)使自己陷入無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狀態,并在這種狀態下實施了犯罪行為,不能認為其構成原因自由行為。如果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則需要借助刑法的其他理論,并具體結合案件事實,將其判定為意外事件,抑或是追究其他人的刑事責任。
有問題需要溝通解決,要是對于其中內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進一步了解,建議您及時尋求律霸網在線律師的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軍人結婚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8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定
2020-12-21有效的借條怎么寫
2021-03-07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2021-02-09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找中介買房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10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