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如何接待當事人最合適
“咨詢”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個方面是狹義的咨詢,第二個方面是廣義的咨詢。接待當事人,必須要認真的傾聽、有針對性的詢問、負責任的回答,無論是當面咨詢、電話咨詢、還是電臺的咨詢,必定是遵循這樣的步驟的。作為一名律師,要“術業有專攻”,堅持做專業的業務,處理案件時要非常認真,跟案件相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地把握,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出來的結果才可能是最全面的。
一、狹義的咨詢
狹義的咨詢,也就是對法律問題本身的咨詢。針對這類型的咨詢其實就是三個步驟。即一“聽”、二“問”、三“回答”。
第一步?聽——何謂“聽”?怎么聽?聽什么?
何謂“聽”?——實際上就是要學會傾聽,認真傾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家平時在咨詢中經常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認真的,冷靜的去傾聽,而是非常著急的就開始問,或者開始回答。其實,學會傾聽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最起碼的涵養,朋友之間,夫妻之間,所有的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傾聽,更何況是律師?甚至于有一些當事人,你還沒有給他解答,僅僅是去傾聽他的委屈,他的不幸,他的痛苦,他就已經對你感恩戴德了。為什么?因為沒有人認真傾聽過他們!
怎么傾聽?傾聽什么?其實就是要在當事人的言語間捕捉到這是否屬于法律問題?是一個什么法律問題?涉及哪些法律關系?比如說:當事人講到在工地上發生傷亡事件了,馬上你要捕捉到這有可能是個工傷問題。講到人被抓了,你馬上就要捕捉到這可能是一個刑事案件了,然后刑事案件你就要在他的闡述中捕捉到是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行為?他是被害人還是被告人?要在當事人前面幾句話中就抓住這些問題,每個細節都要專注地傾聽,任何一個細節你一旦錯漏了,有可能就對你下一步的問甚至后面的解答都會造成影響,一“聽”、二“問”、三“答”是環環相扣的,如果你沒有認真傾聽,那就提不出關鍵的、核心的問題,甚至提出了一些當事人已經回答過的問題,所以傾聽是咨詢的前提和基礎。
一問一答往往會被當事人帶離主題,所以,你一定要沉住氣認真地傾聽,這個傾聽的過程一般不會很長,幾分鐘基本上陳述完畢,但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你就要判斷出當事人遇到了什么樣的麻煩事。
第二步?問——“問”什么?怎么“問”?
但是千萬不要指望當事人把所有的問題給你講出來,這不可能,因為他抓不住重點。涉及到法律問題的一些細節、要素,他是不明白的,所以他的陳述完全是本能的、原生態的。第二步就是有針對性地問。問什么呢?就是問他所咨詢的問題的一些法律要素。
比如:當事人說他的孩子因為打架被關了,他把這個事實陳述了,你就要追問:孩子多大?是什么原因發生的打架?你們是被告方還是受害方?是單方過錯還是雙方過錯?傷情鑒定是什么傷害程度?各種醫療費用是否賠償到位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涉及到這個案件的定罪與量刑。再比如說一個離婚案件中,雙方的感情基礎如何、現在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子女、財產等問題是否協商過等等,我們只有在第一步的認真傾聽后,才能在第二步問出非常有針對性的問題。當把所有的問題問清楚以后,第三步才是有條理的回答。
第三步?答
現在大家應該理解為什么要堅持三個步驟了,實際上在聽和問的時候你都在醞釀如何對當事人進行解答。因為有了前面的“傾聽”和“詢問”,這時候你的回答是自信的、有條理的、慎重的,當事人對你的解答也就非常信服了。但是如果反過來呢?當事人剛剛才問:這個婚要怎么離?你就馬上回答,然后又提一個問題,你又馬上回答,你永遠在被他牽著鼻子走,永遠在糾纏中,律師的很多時間就白白浪費了。而當你準確地把握了“聽”“問”“答”這三個步驟,咨詢就會時間短、有效率、使當事人信服。其次就是經過慎重思考的解答是有邏輯的,自信的。
以上就是狹義的咨詢,認真的傾聽、有針對性的詢問、負責任的回答,無論是當面咨詢、電話咨詢、還是電臺的咨詢,必定是遵循這樣的步驟的。只有一步一步把前面基礎工作全部做好,才能有條理地完成咨詢,如果打破這樣的順序,就會是一團亂麻。
廣義的咨詢
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談,這就不僅僅是法律問題的咨詢,而且還包括如何贏得當事人的信任,如何獲得業務,如何做好業務等等。大概包括下面這些問題。
1.辨明是否為法律問題
比如:有些咨詢電話接通就問如何辦個準生證?怎么樣落戶?這是法律問題嗎?不是。如果不是法律問題怎么辦,是不是一句話告訴當事人:你這個不是法律問題,不要問我。是不是這樣就完了?所以又回到當事人咨詢的目的是什么的問題,當事人并不是特別需要答案的,他需要的是怎么辦,怎么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就要告訴當事人這不是法律問題,你應該到什么部門、跟哪個部門聯系。特別是我們在電臺咨詢和一些電話咨詢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律師不能太功利,覺得不是法律問題,不是自己的客戶,馬上就不耐煩。律師事務所應當有社會擔當和社會責任,電話打過來是別人的一種信任,你應該告訴他要去哪里處理,給他指出一條解決途徑。
2.如何處理法律問題的咨詢
其一,咨詢的問題是什么法律問題?比如:離婚糾紛、勞務糾紛……
其二,咨詢的問題涉及什么法律關系?比如:債權債務關系、合同關系、借貸關系……
其三,本案涉及什么法律要素?包括哪些要件?比如:一起離婚案件中,具備的法律要素就有感情是否破裂、子女撫養權是否有爭議、財產問題、債權債務等。
其四,將法律關系中的各個要素揭示出來,任何一個案件,婚姻案件、工傷案件、勞動爭議案件等等,必定有自己的法律要素。當事人講述的過程通常是沒有條理的,他無法完整地把案件要素呈現出來,這種情形下要想揭示在個案中的各個要素,就要對當事人陳述不完整的要素逐一詢問,了解案件的整體框架。
其五,為當事人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思路。
站在當事人的角度而言,當事人找到律師通常是自己處在似是而非、左右為難的情況下才會花錢聘請律師。顯而易見,當事人聘請律師需要得到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知道自己的問題要怎么解決,只會“照本宣科”的律師一定是讓當事人非常反感的。
上述步驟,其實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講到的狹義的咨詢。
3.在交談中迅速判斷當事人的經濟狀況
這里所說的判斷經濟狀況并非勢利行為,而是律師必備的功底之一。因為如果有些當事人經濟狀況不太好,而律師的報價太高,當事人是無法承受的。另一類就是經濟狀況非常好的當事人,這一類人,如果你的報價太低,他同樣瞧不起你,他會認為你的學識、你的功底、你的價值就只能如此。
這一點很微妙的,需要律師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出來。律師服務的收費高低與律師的功底、自身的價值密切相關,所以這種情況下就要對當事人的經濟狀況有一個大概的把握。
4.律師咨詢要“永遠以我為主”,切忌“一問一答”,被當事人牽著鼻子走
對當事人來說,他問所有問題都是他不知道的,但并不是所有答案都是對他有用的,或者說都是他需要的。他的提問是“原生態”、沒有邏輯的。這時候律師就要有步驟地聽,有選擇地問,就像上面說到的老中醫一樣,老中醫只在把完脈以后,才給你解釋是什么問題,然后對癥下藥。真正的律師也只有在把握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后,才能有條理地解答。所以律師一定要以“我”為主,一問一答就是典型的被當事人牽著鼻子走。這樣就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很難讓當事人對你產生信服。除了前面說到的“一問一答”可能導致隨著對案子的了解前后答案相互矛盾、浪費時間等弊端以外,還可能因為很多自己專業以外的法律問題,你并不可能回答得那么標準,而且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的意義。
5.當事人不是要法律答案,而是需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接待咨詢時,我們面對的是當事人,是遇到問題需要解決的人,并不是法學院的學生,所以不需要你一味地和他講法律,而是告訴他,這個案子要怎么辦?能怎么辦?能辦到什么程度。
6.針對電臺、電視臺等公眾媒體的采訪或法律熱線中,如何解答當事人的咨詢
面對這種公眾媒體,我們負有普及法律、宣傳法律精神、法律常識的義務。在電臺的咨詢中,主持人問你一個問題,絕對不是想讓你用一兩個字簡單地說出答案。答案往往是明確的、現成的。作為一位律師嘉賓,你要告訴公眾的是為什么是這樣的答案,也就是他背后的法律法規、立法背景、法律文化、社會背景、社會現象以及倡導什么價值觀等等。
7.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要如何解答
接待當事人的過程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中的問題,切忌敷衍當事人,也不要盲目拒絕,否則這個問題永遠是你的盲區,你永遠也不知道要怎么解決。律師并不是萬能的,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完全可以坦白地告訴當事人這個問題我還不能負責任地回答你,或者說這是自己的弱項,能不能等下來查閱相關資料、請教該領域專業人士以后再來解答?很多律師可能會認為這樣會不會讓當事人懷疑自己的能力,連當事人提出的問題都無法解答。這是非常狹隘的想法,如果你這樣想,恰恰證明了你的不自信,真正明事理的當事人絕不會因為律師的坦誠而看低你的專業素養,相反,只會感動于你的認真負責,對你更加信任。
8.“術業有專攻”,堅持做專業的業務
專業的律師做專業的業務,尤其是年輕律師,剛剛獨立生存的,都存在一個普遍的心理:只要是有業務,不論是不是自己擅長的,什么案子都敢接受。這是非常錯誤的。首先非專業領域的律師很難做好這個專業的業務,其次是效率大大地降低了。
我身邊就有年輕律師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問題,有一次一個年輕律師,接到一個行政訴訟的案子,還是在外地的,這個案子并不是他自己擅長的,但他還是一個人接下來,當時收了當事人5000塊錢,案子接手以后來來回回地折騰,一審的結果卻很不理想。可能是當事人施加壓力,最后他把案子拿出來跟所上行政方面的律師討論,律師一看這個官司不好打,但還是有轉機,跟當事人一談,收了5萬塊錢,最后這個案子也在二審的時候把結局扭轉過來了。
舉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千萬不能為了自己想象中的利益做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也許你以為自己一個人辦理,就可以一個人獲得所有的收益,或者是想著自己好不容易接到一個案子還要和別人分,覺得不甘心,這是最錯誤的想法,危害性非常大。回到上面這個案子,5000塊錢,案子還在外地,我懷疑最后他連來來回回的車費開支都不夠,跟5萬比起來,即使是老律師多一點,他少一點,最后的結果也比他收5000塊要強。一方面在非專業以外的案子,也許你根本不清楚它的難易程度,很多問題你就不好把握,最主要的是結果也不理想。另一方面來說,你的案子和其他律師合作了,其他律師心里還是知道的,下次他遇到你自己專業方面的案子,很自然也會跟你合作,這就是一個禮尚往來、大家共贏的過程。如果你一意孤行,堅持做“包治百病”的律師,就是在自毀前路,你的案源不是越來越寬,而是越來越窄。
9.如何給當事人承諾、慎重承諾
律師不能“包打官司”,因為影響一個案子最終結果的因素包括法律、證據、社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任何律師也不能把握案子的最終結果,所以切忌對當事人做出100%的承諾。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案子的發展變幻莫測、完全無跡可尋,在證據充分、事實清楚的情形下也可以有條件的對當事人做出承諾。比如告訴當事人:這個案子如果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就會有什么樣的把握;或者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案子應該是什么樣的結局。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自己有路可退,案子結束以后,無論結果如何,當事人不會把矛頭指向你。這恰好也說明一個案子的成敗并不是判決本身表現出來的輸贏,而是最終的結果是否為當事人認可或者接受。即使是判決結果輸了,當事人仍然對你充滿感激,這就是一個案子成功的表現。
10.細節決定成敗
律師是一個門檻較高的職業,除了具備扎實的法律功底、完善的知識儲備等,還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如果在一個案子中,律師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案子的發展動向,不能洞察到相關的細節問題,或者案子的任何發展都只是按照一開始既定的思路,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疏忽錯誤判斷了整個案子的走向,最終的結果完全可能是相反的。這個時候就要求律師要非常認真,跟案件相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地把握,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出來的結果才可能是最全面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實務律師,他們會更有經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將房屋轉租,對于轉租期限的約定應注意什么
2020-11-19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2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先予執行擔保書什么意思
2020-12-18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虛假公司簽的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21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投保人對哪些人員具有保險利益?
2020-11-28如何辦理土地轉讓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