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糾紛應該如何避免
1.建立預警機制,防范于未然
第一、在產品開發期,進行專利檢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避免訴訟風險,企業應當在產品的開發期就進行專利檢索,以了解本行業及所開發產品的專利情況,避免在研發期間就落入侵犯他人專利的不利境地,同時也可節約產品開發時間和開發成本。
第二、通過專利回避設計,避免侵權。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如果發現所研發的產品與他人專利有交叉之處,有可能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則可通過研究國際貿易規則、國內外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以及他人專利的請求書和說明書,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改良,以避免侵權,這通常叫“專利回避設計”。如幾年前,江蘇常州一電動工具公司被**博世公司控告侵犯其產品的外觀設計,我國這家公司組織專業人士研究歐盟及德國的相關法律及該公司的專利權,最后發現只要把產品的操作按鈕從多個變為一個后,產品的結構和形狀就改變了,從而規避侵權。
第三、建立建立預警機制,做到“未雨綢繆”。
建立預警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力求在短時間內做出應對方案。一般來說,跨國公司一般會在前期進行大量的調研活動,在廣播、報紙上進行,試探對方的反應,而后采取談判、發律師函等方式,最后才是訴訟。企業面臨專利訴訟問題,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發展已經影響到了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例如,SigmaTel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MP3播放器芯片市場,客戶包括創新、三星、戴-爾、索-尼、東-芝、Gateway、富*通等,但是SigmaTe在中國的市場不甚理想,其中**炬力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就達45%以上);二是我們已經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這是先兆問題。
2.尋求和解,力求雙贏
和解也是企業選擇解決問題的一條路徑。通常,法庭不過是企業爭奪市場和獲得利益的一個手段。對方真正要得到的,可能是通過訴訟增加談判的砝碼,以得到更高的專利使用費,也可能是通過訴訟以排擠競爭對手。因此,企業應該在與對方開展談判前,先摸清對方的真實意圖:如果對方的目的在于爭奪市場通過專利限制對方的生產規模,企業可以采用專利合作的方式,包括技術的交叉許可和專利互換的方式達成和解;如果對方是為了使用費,就應該把握好談判的時機,促成和解。這樣,對權利人來說,既保護了專利權,又可以收取可觀的使用費,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對使用人來說,通過支付使用費不僅免去了“侵權”的惡名,為企業挽回了名譽,又可以繼續使用權利人的專利獲取自己的利益。但是達成和解是有條件的。一是適當的讓步或者優惠條件,如生產工藝調整、優惠的合作條件、支付專利使用費等;二是原告在案件中勝訴的成功率;三是被告是否有和解的砝碼(如作為交叉許可的專利、證明原告專利無效的證據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勞動者不簽合同 單位可終止勞動關系
2021-02-04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保險利益原則是指什么
2020-11-23土地出讓金的好處有哪些
2020-11-25土地轉包和轉讓有什么不一樣
2021-01-23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
2021-02-05違章建筑的拆遷流程是什么
2020-11-29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以及糾紛處理
2021-03-15公房拆遷政策是什么
2021-02-06拆遷談判中,有哪些雷區需要避開
2020-11-15產權置換是什么意思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