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如何量刑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3條規(guī)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guī)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這里要注意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xiàn)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xiàn)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y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謂“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解釋》第4條規(guī)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shù)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jù)《解釋》,“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論上對“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諸多不同的觀點。本書認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應限于過失,因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為保持犯罪構成的純潔性,其加重構成的心理態(tài)度也應是過失。故《解釋》規(guī)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232條、第234條第2款的規(guī)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值得研究的是,《解釋》第5條第2款規(guī)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因為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而我國刑法理論中共同犯罪則是指共同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提法確實令人費解。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上述問題的相關知識,本網(wǎng)站為您提供專業(yè)的律師咨詢,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入律霸網(wǎng)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青海省醫(y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1-29借貸軟件侵犯個人隱私如何解決
2021-02-28申請強制執(zhí)行是否停止計算利息
2020-12-11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侵犯姓名權無財產損失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25找二手房中介怎么安全交易
2021-03-24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無保險可拍司法處置車嗎
2021-03-01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土地轉讓要什么手續(xù)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