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上海偵破特大新聞敲詐案,21世紀網主編等8人被抓捕。
上海警方偵破一起以輿論監督為幌子、通過有償新聞非法獲取巨額利益的特大新聞敲詐犯罪案。涉案的21世紀網主編和相關管理、采編、經營人員及兩家公關公司負責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歸案。案涉數十家企業。
警方初步偵查發現,2013年11月以來,專業財經媒體21世紀網主編劉某、副主編周某以及部分采編經營人員,勾結**潤言、**鑫麒麟等財經類公關公司,以21世紀網為主要平臺,采取公關公司招攬介紹和業內新聞記者物色篩選等方式,尋找具有“上市”“擬上市”“重組”“轉型”等題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業作為“目標”對象進行非法活動。對于愿意做“正面宣傳”的企業,犯罪嫌疑人在收取高額費用后,通過夸大正面事實或掩蓋負面問題進行“正面報道”;對不與之合作的企業,在21世紀網等平臺發布負面報道進行惡意攻擊,以此要挾企業投放廣告或簽訂合作協議,單位和個人從中獲取高額廣告費或好處費。經初步查證,此案涉及上海、北京、廣東等省區市的數十家企業。
2014年9月3日,在廣東、北京、湖南等地公安機關的協助配合下,上海市公安局組織開展集中行動,一舉將涉案人員抓捕歸案。
【律師說法】
其實新聞敲詐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馬克思曾經使用這個術語專指報刊利用最先獲得信息的優勢,晚發新聞而在交易所謀取暴利的行徑;或者指報刊提前發表尚未成為事實的消息,從而在交易所獲利的行為。然而,目前的新聞媒體發展態勢使得馬克思所說的基于信息壟斷優勢所實施的新聞敲詐行為已經行不通。更多的表現為一些記者甚至是一些假記者或者個別媒體打著輿論監督和新聞批評的幌子,對一些即將上市的企業或者一些違背國家政策和社會道德的行為主體進行敲詐勒索的行為和現象。由于其本身的隱蔽性以及很多企業寧愿選擇息事寧人而不是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導致實踐中新聞敲詐者被追究法律責任的幾率依然很小,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新聞敲詐就不是犯罪呢?下面編者以21世紀網案為例,結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關于敲詐勒索的規定,來分析新聞敲詐它是否符合該犯罪構成要件。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的規定,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批捕后最長羈押多久
2021-01-22景區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4定金、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三者之間的關系
2020-11-24事故責任認定書性質認定方式
2021-03-03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期限內不予以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5財產保險索賠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