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精神損害,就是指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精神是與物質相對應,與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和成果的總稱。法律意義上的精神,主要是指精神活動,并且往往與精神損害及其后果精神損害賠償相聯(lián)系。因此,侵權行為侵害了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權利,破壞了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動以及自然人、法人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導致受害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害,也就造成了受害人精神損害。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因其特定人身權利或財產(chǎn)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身權益受到損害或陷入精神痛苦,要求加害人通過財產(chǎn)賠償方式予以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精神損害賠償?shù)难a償作用
雖然精神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無法用財產(chǎn)去衡量,但是,確立精神損害賠償?shù)哪康模褪且载敭a(chǎn)的方式去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損失的賠償,具有明顯的填補作用,使該損害得以平復。
(二)精神損害賠償?shù)奈繐嶙饔?/p>
金錢作為價值和權利的一般尺度,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人身及精神需要的物質手段。盡管金錢賠償無法彌補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它可以使受害人感到慰藉并能使其在其他方面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金錢賠償在這種情況下是民法行之有效的給予受害人以滿足的一種方法,這種需要的滿足是為了平復受害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慰藉其感情傷害,克服受害人由于精神上受到損害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三)精神損害賠償?shù)膽土P作用
對于精神損害來說,雖然所造成的損害是無形的,但這種無形的損害有時往往比有形的損害更具有破壞力,對受害人的負面影響更久、更深,如果不對侵害者進行懲罰性的制裁,那么對于受害人來講極為不公正,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人身權益,因此,應使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懲罰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同時,確立人身傷害精神賠償是有著現(xiàn)實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1、加害人實施人身傷害行為的主觀狀態(tài),既有故意,也有過失。
2、加害人實施的人身傷害行為從客觀上不僅損害了受害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還導致了受害人精神損害的嚴重后果。
3、加害人實施人身傷害行為還會造成間接受害人的精神損害。基于加害人因自身的主觀方面的故意或過失的行為造成的受害人及其親屬的人身傷害及精神損害的后果,在法律上具有因果關系,也就構成了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輕傷1級能否申請工傷
2021-03-24注冊空殼公司違法嗎
2020-11-28酒駕和醉駕的區(qū)別
2020-12-15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的有選舉權嗎
2020-11-09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能否追索以前未履行的贍養(yǎng)費
2021-03-26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商業(yè)銀行可以經(jīng)營哪些業(yè)務
2020-12-17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離婚訴訟的十大誤區(qū)
2021-03-14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xié)議是什么
2021-02-19如何計算經(jīng)濟補償
2021-03-20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產(chǎn)品責任案件中生產(chǎn)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出口產(chǎn)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xiàn)的義務辨析
2020-12-09出讓土地轉讓要經(jīng)批準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