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隱私權和名譽權如何區分
未成年人隱私權
《條例》第39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自開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手機短信等個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院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于被害人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法院一律不得公開審理,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當給予被害人特別保護。
名譽權的定義
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價值而獲得社會公正評價的權利。人格權的一種。人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對公民和法人的名譽不得損害。凡敗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形象的行為,都是對名譽權的侵犯,行為人應負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它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它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譽權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我們有權利用自己良好的聲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公民名譽權
名譽權可分為公民的名譽權和法人的名譽權,公民的名譽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在何新聞報道、書刊雜志在對真人真事進行報道、評論、傳播時都不得與事實不符,而影響公民原有的社會評價。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法,損害他人的名譽。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陷害他人敗壞他人名譽。
缺省的隱私權就是未成年人隱私權,所以名譽權和未成年隱私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從雙方的定義和內容上都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巨大的差別,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在網上搜集到的相關法律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了解!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去勞動局投訴怎么寫投訴書
2021-01-28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如何判斷不作為是否成立
2021-01-05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結婚手續能否請人代辦
2021-03-19可以對支付令提管轄異議嗎
2020-12-03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冰雹砸車保險賠嗎,如何理賠
2021-02-22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雇主責任險案例
2021-01-12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政府如何進行折遷
2021-01-21肇慶市端州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