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根據網上曝光的視頻顯示,一名穿黃色衣服、戴黃安全帽男子被人來回拉扯,從路邊推搡到馬路,一名女子在旁邊勸架。沖突過程中男子還把一輛電動車碰倒,嘴里邊罵邊喊:“你還報警呀。”
有網友稱,被打的是**外賣員工,現在醫院治療,事發后打人者不承認自己動手打人,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對此,**外賣方面表示,事情經過是美團配送員在送餐途中,與其前方車主發生爭吵,接著此車主便動手毆打配送員,在此事件中,**外賣配送員始終沒有還手,第一時間選擇報警并聯系站長處理。
美團方面稱,目前騎手頭部受傷,正在等待法醫鑒定結果。**外賣一定會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并且討回尊嚴,后續也會配合警方的相關工作依法處理。以下為**外賣回應全文:事故經過:我司配送員在送餐途中,與其前方車主發生爭吵,接著此車主便動手毆打我司配送員,在此事件中,我方配送員始終沒有還手,第一時間選擇報警并聯系站長處理。處理情況:目前我司騎手頭部受傷,正在等待法醫鑒定結果。我司一定會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并且討回尊嚴,后續也會配合警方的相關工作依法處理。
【法律解讀】
人身損害賠償有哪些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人身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時,以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為依據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件包括四個,即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有違法行為、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這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2、主觀上有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必備要件
如果行為人的主觀上沒有過錯,就不能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缺少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造成了損害事實,并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把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傷害賠償責任的根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一方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訴訟中原告要對自己的主張承擔全部的舉證責任,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過錯推定原則
過錯推定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加害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并據此確定行為人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過錯推定原則僅適用于法律規定的一部分特殊侵權行為:
(1)國家賠償責任;
(2)用人者的責任: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致害責任、雇主責任和定作人指示過失責任;
(3)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
(4)物件致害責任;
(5)醫療事故責任;
(6)學生傷害事故責任以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造成非機動車駕駛人或者行人人身損害的情形。
2、過錯推定責任構成要件
在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確定侵權損害賠償時,其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仍須具備損害事實、違法行為、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這四個要件,只不過主觀過錯適用推定確定。但被告也可舉證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從而免除承擔賠償責任。
3、過錯推定責任的舉證
原告在起訴時只需證明:
(1)違法行為;
(2)損害事實;
(3)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這三個要件的舉證責任完成之后,法官直接推定被告有過錯,不要求原告提供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主觀過錯的證據,而是從損害事實的客觀要件以及它與違法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推定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從損害事實中推定行為人的過錯,可以使受害人免除了部份舉證責任而處于有利的地位,因而更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行為人也可以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免責。訴訟中,被告如果證明不足或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則推定過錯成立,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只要有損害事實的發生,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因果關系就要承擔責任的原則。《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規定的就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適用范圍
無過錯責任原則有明顯的懲戒和預防作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加重行為人的責任,使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更容易實現,受到損害的權利及時得到救濟。無過失責任原則只適用于一部分特殊侵權行為:
(1)產品侵權損害賠償;
(2)高度危險作業的侵權損害賠償;
(3)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損害賠償;
(4)動物致害責任;
(5)工傷事故責任。
2、責任構成要件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損害賠償構成要件有三個,即違法行為、損害事實以及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3、舉證責任
訴訟中原告應當舉證證明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三個要件。在原告完成上述證明責任以后,被告除非能夠舉證證明損害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所引起的,方能免除賠償責任。如果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損害賠償即告成立,被告應承擔損害賠償。
四、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和受害人雙方都沒有過錯,但由于損害事實已經發生,以社會公平觀念作為損害賠償的標準,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當事人公平地分擔損失的歸責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責任。”這是我國民法通則對公平原則在法律上的確認。在適用公平責任原則時,要充分考慮當事人的承受能力。經濟狀況好的一方當事人可適當多承擔一些,同時還要考慮社會效果,避免產生新的“不公平”現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戶籍證明能否證明婚姻關系
2021-02-15商標設計分幾種類型
2020-11-15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什么叫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0-12-22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保險公估人業務分為什么
2021-02-02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0-12-26土地承包年限
2021-01-04耕地承包年限
2021-02-20劃撥土地轉出讓怎么計算價格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