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者在侵權死亡案件中的地位
在侵權死亡案件中,某人生命權被剝奪,其無疑是直接的和最大的受害人但是,也就是他(她)生命被剝奪的同時,作為民事主體的資格也就喪失:他(她)不再是民事主體或者說不再是被民法承認的人死者不再是民法上的人,當然就不可能再享有民法上的權利和承擔民法上的義務受害人(死者)因為喪失生命而遭受的精神損害是無法救濟的,也是無法由他人繼承的賠償對于死者本身已經沒有意義,也不存在可以繼承或代位行使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1]在侵權死亡案件中,就死亡而產生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而言,死者無任何法律上的主體地位其死亡,不過是引起下面將要討論的近親屬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一個法律事實。
(二)作為請求權人的近親屬
1.近親屬享國家賠償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基礎
法釋〔2003〕20號第18條第1款似乎將侵權死亡案件中的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請求權賦予死者的近親屬大體而言,這樣的規定是妥當的受害死者的近親屬之所以應當享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因為親人的受害死亡給他們帶來了精神痛苦,他們經歷了人生中親人生離死別這一最大的痛苦這種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的請求權是他們自身受害而應當享有的權利,而不是依賴他人權利受害而繼承的一種損害賠償請求權近親屬遭受的損害是自己的精神損害,即失去親人的痛苦法律設定這一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救濟的也是近親屬的人格或精神利益。
2.近親屬共享的請求權
在我國,近親屬是一個由司法解釋確認的概念,也是一個外延很寬泛的概念:配偶、父母、子女為近親屬,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祖父夫妻離婚房產糾紛母、外祖父母也屬于近親屬的范疇但是,如果從案件的整體性來考慮,從加害人的賠償義務來考慮,似乎將此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界定為一個由近親屬共享的請求權為宜:由近親屬共享一個統一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對于案件的處理較為方便,對于加害人而言,其賠償義務也相對確定,不會因為近親屬人數的不同而導致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巨大差別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1)在侵權死亡的案件中,近親屬應當作為一個整體主張統一的精神損害工商稅務登記號查詢賠償;(2)原則上,不因為近親屬人數多寡而影響一個案件中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
3.精神損害賠償金在近親屬中的分配
在侵權死亡案件中,近親屬獲得的精神損害賠償金如何分配,法律和司法解釋并沒有做出規定我們認為以下規則可供參考:(1)近親屬協議分配這體現了民法的自愿原則,如果近親屬能夠對此進行協商達成分配協議,則應聽任意思自治,無需運用公權力加以干預(2)配偶和親等較近者優先在近親屬中如果存在配偶和不同親等的人,配偶和與死者親等較近者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金,與死者親等較遠者不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金換言之,配偶、子女、父母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金,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兄弟姐妹不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分置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5侵犯隱私權可以治安拘留嗎
2021-02-14異地離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2-04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一)
2020-12-27股權轉讓變更需要實名認證嗎
2021-03-14專利申請的消極條件是什么
2020-12-04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做不了工傷認定怎么起訴賠償
2020-12-31放棄競業限制補償金有效嗎
2020-11-19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