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
(一)概念與構成要件
1.概念
死者在受害后至死亡時遭受的痛苦折磨等精神損害,我們稱為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對于這一精神損害,需要從事實和法律兩個層面加以討論為了將討論的問題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論域,首先需要對“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之構成要件進行界定。
2.構成要件
構成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需要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受害人受害法律顧問人是直接遭受侵害的人而不是其近親屬(2)致害原因致害原因與死亡發生的原因相同(3)時間條件僅發生在受害人遭受侵害之后至死亡發生的這段時間(4)類型與程度多為痛苦和疼痛,如果要使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意義,通常要求這樣的精神損害具有較嚴重的程度。
(二)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之可救濟性問題
1.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事實方面
死者生前遭受的痛苦折磨等精神損害如果存在的話,首先是“事實上的精神損害”在事實層面,這樣的精神損害之存在可以從兩個方面得到佐證:(1)他人的間接證明如果他人能夠證實此受害人在這一時間段的精神損害,也就能間接證明一個死者在死亡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之存在(2)常識推斷當我們(一個一般的社區成員)看到一個受害人在接受治療時的表情等,可以從常識上推斷他是否法律顧問經歷過極度的疼痛和痛苦(3)專家證言這樣的折磨和疼痛也可能被臨床醫學所認可一個相關臨床醫學專家的證詞往往能夠證明是否存在這樣的精神損害及其嚴重程度。
2.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法律救濟方面
是否對上述已經被證實的事實上的精神損害予以救濟,是法律層面的問題從立法例、判例和學說的比較角度來看,對這種事實上的精神損害是否予以救濟大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即救濟肯定說與救濟否定說以美國判例為代表的救濟肯定說認為,死者生前遭受的此等精神損害可能得到救濟,唯在適用方面掌握的條件比較嚴格:(1)只有死者在死亡前能夠意識到其受到的侵害才能得到賠償反之,如果受害人從受到侵害到死亡這段時間一直處于無意識狀態,則不能得到賠償(2)只有死者在死亡前持續了“明顯的時醫療事故鑒定答辯狀間段”的痛苦才能獲得賠償反之,如果持續的時間過短則不能得到賠償。一些國家的法律對于侵權死亡的精神損害賠償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側重于對被撫養人的救濟即使是承認死亡賠償的法律如《瑞士債法典》第47條,也沒有單獨列出對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的項目依據“非財產損害之賠償,以法律有明確規定者為限”的規則,可以認為在這樣的法律制度下,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是不能得到賠償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法釋〔2003〕20號)也采取了這一立場,沒有規定對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貨物運輸合同存在漏洞如何應對
2021-01-26刑事案件告狀書怎么寫
2021-02-06如何辦理專利復審委托
2021-01-29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2020-11-28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勞動者拒簽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呢
2020-12-1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