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一、什么叫“肖像權”。
“肖像”,從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術意義(或攝影)上的肖像,是指通過繪畫、攝影等藝術手段,使肖像權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質載體下再現的一種觀賞造型作品。
法律意義上的肖像,則蘊含了肖像權人基于其肖像而享有的人格利益。一般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肖像是藝術地再現自然人的外貌形象。
通常,我們判斷人物的外部形象表現是否構成肖像,應結合其表現的形式和表現的部位來看待。
首先,必須人物形象必須具有肖像特征。一是其表現形式即通過攝影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圖像;二是肖像還必須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姿態、容貌、表情等主要特征;三是肖像必須真實可辯、熟知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誰的肖像。
其次,必須是特定的公民肖像的事實。公民肖像在圖片中,應占整個圖像中被凸顯的主體地位,被作為特定對象來表現,而不是作為陪襯體;同時目的也不是通過肖像使用(手段),來達到目的。
2、肖像具有物的屬性。
肖像被藝術地再現,應是具體地、獨立地被固定在某一特定的物質載體上(如相紙、電視屏幕、報刊雜志等),它是來源于肖像權人又獨立于肖像權人的客觀視覺形象,能夠為人所支配、控制和處分,并具有一定的財產利益。
3、肖像是肖像權的客體,表現了自然人特有的人格利益。
所謂的“財產利益”并非產生于自然人外貌特征本身、而是基于肖像產生的人格利益所派生的,并體現了不同的人格利益需求。對自然人的肖像權給予法律上的保護,實際上就是對人格利益保護的需要。
所謂“肖像權”,是一種專屬于自然人的人格權。法律意義是:自然人對自己通過造型藝術或者其它形式,在客觀物質載體上的再現自己的形象(肖像)所擁有的不可侵犯的專有權。
公民在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是我國法律規定保護肖像權的對象。它包含基于肖像所體現出的人格利益上之精神利益和財產利益。
它的特點是:
1、肖像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只有自然人才擁有肖像及其肖像權利。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由于不存在客觀的、能夠獨立反映其容貌的“肖像”,因此不享有肖像權。(法人的“企業形象”不是指人的肖像,而是有關法人的經營、規模、管理、效益、資信以及產品質量等綜合狀況及社會評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據交換階段患者享有哪些權利
2021-02-11回遷房如何辦理戶口薄
2021-02-22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第三人抵押擔保要多長時間
2020-12-21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關于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1-02-03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一十一條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