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侮辱行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1)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故意”,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達到貶損他人名譽而仍然散布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假的,但因可以達到攻擊目的而貶損他人名譽或因好奇而散布、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不是虛假的,散布這些事實涉及隱私,其目的是為了貶損其名譽的,亦可因泄漏個人隱私貶損他人名譽而承擔侵權責任。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1)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2)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考慮到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錯也在所難免,故新聞報道中出現一般性的失實,可不作侵害名譽權處理。只有在新聞報道中嚴重失實并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才視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社交軟件上散播他人隱私如何處理
2021-01-29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意外傷害的保險有哪幾類
2020-11-16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2-28保險中追溯期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2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開荒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17關于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限制
2021-01-22公司拆遷補償能分紅嗎
2021-01-13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