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是民事訴訟法中的制度。在醫療事故中也有運用,在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人民法院一般都會首先就訴訟時效問題進行審查。那么,醫療事故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一、訴訟時效規定
規定這一概念,是為了促進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以利于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和民事權利的流轉。一般而言,普通訴訟時效為兩年,但對一些特殊情況,法律規定了一些特殊的訴訟時效。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下列事項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那么,當事人就醫療事故爭議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呢?醫療事故爭議一般都涉及患者身體受到傷害的情況,因而訴訟時效應適用特殊訴訟時效的規定,即為一年,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應當知道是指按照正常情況能夠推定權利人已經知道,而不管權利人是否真正知道。
另外,根據法律的規定,還存在著訴訟實習中斷的情況。所謂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為某種法定事由的發生使原來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中斷時效的事由消失之后,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二、訴訟時效中斷情形:
(1)權利人起訴。向法院提起訴訟是權利人主張權利的最有效、最典型的方式,起訴是訴訟時效中斷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僅向法院起訴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向衛生行政部門等醫療事故處理機關申請也能導致訴訟時效的中斷;
(2)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提出請求,要求其履行義務,這也是實踐中比較普遍的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之一;
(3)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義務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也可以中斷訴訟實效的進行。
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特別是受害者(患者)一方一定要及時主張自己的權利,遇到特殊情況,也要保留相關證據,以使自己權利的順利實現。
三、醫療事故賠償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律霸小編提醒您,醫療事故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但是,這不等于患者對任何事實都無需舉證,患者必須對在該醫療機構就醫的事實及受損害的事實舉證,而醫療機構只有能夠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患者損害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醫護人員和醫療單位沒有過錯,醫療單位才不承擔侵權責任。
相關閱讀:
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賠償范圍有哪些?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醫療事故是什么,不屬于醫療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受傷到哪里做工傷認定
2021-01-16民辦學校破產清算之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2021-02-01個體戶和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08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