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合同糾紛中違約損害賠償有哪些原則規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2 · 120人看過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規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合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本條規定確立了對違約損害完全賠償原則,“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既包括直接損失的賠償又包括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

直接損失是指因違約造成現有財產的減損滅失和費用支出。一般包括:因為違約而得不到補償的訂約費用支出;一方對另一方作出履行后未獲得的對價;因標的物交付瑕疵而要承擔的全部損失;因履行遲延造成的利息損失和其他財產損失等。

可得利益損失是指受損方在合同適當履行以后可以實現和取得的財產利益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而沒能實現和取得的財產利益損失。與直接損失相比,可得利益損失是一種未來的、期待的利益損失。

二、可得利益損失的種類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當前形式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法發[2009]40號)規定:根據交易的性質、合同的目的等因素,可得利益損失主要分為生產利潤損失、經營利潤損失和轉售利潤損失等類型。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等買賣合同違約中,因出賣人違約而造成買受人的可得利益損失通常屬于生產利潤損失。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合同以及提供服務或勞務的合同中,因一方違約造成的可得利益損失通常屬于經營利潤損失。先后系列買賣合同中,因原合同出賣方違約而造成其后的轉售合同出售方的可得利益損失通常屬于轉售利潤損失。

三、可得利益損失的認定規則和計算方法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可得利益損失賠償額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當前形式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法發[2009]40號)規定:人民法院在計算和認定可得利益損失時,應當綜合運用可預見規則、減損規則、損益相抵規則以及過失相抵規則等,從非違約方主張的可得利益賠償總額中扣除違約方不可預見的損失、非違約方不當擴大的損失、非違約方因違約獲得的利益、非違約方亦有過失所造成的損失以及必要的交易成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對方主張賠償可得利益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主張,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一十九條、本解釋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等規定進行認定。”

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確立了可得利益損失認定的以下規則:可預見規則、減損規則、損益相抵規則以及過失相抵規則等。具體如下:

(一)可預見規則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雖然違約方應賠償受損方可得利益損失,但是不能超過違約方在締約時所能預見到的因為違約所能造成的損失,實踐中應從以下三方面握上述問題:

1.合同締約時為違約方預見的時間點。

比如受損方因對方的違約造成了50萬的可得利益損失,但是,根據各方面情況認定,違約方在違約時只能預見到10萬的損失,最終受損方能得到法院支持的可得利益損失就是10萬。

2.違約方要能預見到可得利益損失的類型和數額。

可得利益的類型在目前司法實務中一般包括生產利潤損失、經營利潤損失和轉售利潤損失等類型及數額

3.以合理標準認定違約方應當預見到可得利益損失的類型和數額。

“預見”屬于主觀世界的范疇,如何判斷違約方在主觀上應當預見到,是一個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違約方的認知水平、行為能力,還要根據交易的性質、合同的目的等因素綜合認定,一般認為,在同等情形下,只要一個正常人能預見到,就應當認定違約方應當預見到。

因此,在適用可預見規則時,應當依據合理標準(包括身份標準)認定違約方應當預見到可得利益損失的類型和數額,如果受損方是生產企業,那么違約方應當預見到的可得利益損失就是生產利潤損失,而不是轉售利潤損失。

(二)減損規則

所謂減損規則,就是《民法通則》第114條和《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的防止損失擴大規則。《民法通則》第114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積極的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的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這個規則不但要求受損方要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而且要求受損方為防止損失擴大而采取的措施要合理,減損措施應當是受損方根據當時的情況可以做到且成本不能過高。否則,應當根據減損規則,從受損方主張的可得利益損失中減去不應當擴大的損失。

適用減損規則,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須一方違反合同。一方已違反合同,是指違反合同是因一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的,另一方受損方的行為并非是促成違反合同發生的原因。若受損方的行為也為造成違反合同的原因,則應適用過失相抵規則,而不適用減損規則。

第二,須受損方應及時采取措施。受損方應及時采取措施,是指受損方有及時采取措施的義務,如無采取措施的義務則不必采取措施。受損方有無采取措施的義務應視法律規定、交易觀念和社會公德的要求而定。例如,一方交付不合格的貨物,另一方以貨物不合格為由拒收的,應對拒收的貨物妥善保管。

第三,須受損方能夠及時采取措施。受損方須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而沒有采取,即受損方在未及時采取措施上是有過錯的。若受損方雖應當及時采取措施但在客觀上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則受損方在未及時采取措施上是無過錯的。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適用減損規則。

第四,須擴大的損失與受損方未及時采取措施之間有因果關系。若“擴大的損失”不是因受損方未及時采取措施而造成的,則不能視為擴大的損失,不能適用減損規則。

(三)損益相抵規則

損益相抵規則是指,當受損方因損失發生的同一違約行為而獲益時,應當從其所主張的可得利益損失中減去因損失發生的同一違約行為而獲得利益。該規則確定了受損方主張的可得利益損失應當指其因為對方違約而遭受的“凈損失”。通常而言,從受損方主張的可得利益損失中被減去的獲益包括:標的物的殘余價值、本應支付的因違約行為的發生而免予支付的費用、受損方本應繳納的稅收等。

《合同法》沒有直接規定這個規則,但在合同違約的法律實務中,法院普遍運用這個規則來計算受損方可得利益損失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對方違約而獲有利益,違約方主張從損失賠償額中扣除該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四)過失相抵規則

《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損方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但是,131條所規定的是侵權責任中的過失相抵,過失相抵規則在我國合同法上并沒有明確規定,在違約責任中,過失相抵規則能否適用,目前的司法實踐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觀點是持肯定態度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十條規定:“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對方對損失的發生也有過錯,違約方主張扣減相應的損失賠償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合同糾紛中違約賠償的過失相抵規則是基于公平原則及誠實信用原則而來的:合同一方之所以應負賠償責任,系因其對于損害之發生擴大有過失,今合同另一方既對于損害之發生或擴大亦有過失,自不應只使一方負賠償全部損害之責,否則,即等于將基于雙方之過失所引發之損害轉嫁于一方負擔。

適用過失相抵規則的前提是:合同雙方的違約行為造成了同一損害后果,即過失相抵規則適用于違約方違反合同,受損方對此也有過錯的場合。

可得利益損失賠償額=可得利益損失總額—違約方締約時不可預見的損失—受損方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擴大的損失—受損方因違約行為獲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損失中由受損方違約行為造成的部分—必要的成本費用。

四、違約損害賠償中不適用可得利益損失規則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當前形式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法發[2009]40號)規定:存在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欺詐經營、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當事人約定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以及因違約導致人身傷亡、精神損害等情形的,不宜適用可得利益損失賠償規則。

《合同法》第113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針對本條規定的欺詐經營情形,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主張損失賠償。

《合同法》第114條第一款規定了當事人對可得利益損失實際采取了預先約定的情形。該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根據本規定,既然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可得利益損失進行了預先約定,根據約定優先的原則,當然應當按照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的數額或計算方法認定損失賠償。

至于因違約導致人身傷亡、精神損害等情形,應當適用侵權行為法律認定損失賠償。

五、可得利益損失賠償訴訟中的舉證規則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沒有約定可得利益損失賠償額或計算方法,出現爭議后,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依照《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認定可得利益損失。這種事后裁判對可得利益的認定結果主要取決于受損方的舉證,如果受損方舉不出證據或證據不足,則其可得利益損失之賠償請求即得不到保護和支持。

《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8號)中關于買賣合同可得利益損失認定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對方主張賠償可得利益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主張,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一十九條、本解釋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等規定進行認定。

第三十條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對方對損失的發生也有過錯,違約方主張扣減相應的損失賠償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十一條買賣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對方違約而獲有利益,違約方主張從損失賠償額中扣除該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淵

王淵

執業證號:

16301202010202444

青海雷占有律師事務所

簡介:

青海民族大學法學碩士(非法學)研究生學歷,在青海同光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目前在青海雷占有律師事務所執業。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淵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霞浦县| 万年县| 秭归县| 左云县| 南平市| 澄城县| 岳阳市| 遂川县| 特克斯县| 霍林郭勒市| 桐梓县| 虹口区| 富顺县| 民乐县| 北票市| 张北县| 余姚市| 万宁市| 亳州市| 西充县| 平湖市| 凤台县| 鱼台县| 山东省| 怀来县| 济阳县| 紫金县| 潮州市| 丰原市| 岑巩县| 阳西县| 乐山市| 韶关市| 建宁县| 金溪县| 武隆县| 杂多县| 泗洪县| 新宁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