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可以采取哪些補救措施
合同違約是指違反合同債務的行為,亦稱為合同債務不履行。這里的合同債務,既包括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又包括法律直接規定的義務,還包括根據法律原則和精神的要求,當事人所必須遵守的義務。僅指違反合同債務這一客觀事實,不包括當事人及有關第三人的主觀過錯。各個國家合同法對違約行為形態的劃分都是不一樣的。
單方違約處理
依《合同法》第108條的規定,所謂預期違約,以稱先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預期違約的實質是種毀約行為,分為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兩種。所謂明示毀約,是指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到來之前,明確、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違約廣播這種毀約心思表示既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所謂默示毀約,是指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根據對方當事人的行為表現而預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其構成條件為:1、債務人的行為符合《合同法》第68條所規定的情形;2、守約方具有確鑿證據證明對方具有上述情形;3、違約方不愿提供適當的履行擔保。對于預期違約,守約當事人依法選擇下列救濟方式來追究對方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采取補救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同)、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
關于采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我國相關法律作了如下規定:(1)《合同法》第111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3)《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
應注意以下幾點:(1)采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61條仍不能確定違約責任為前提。(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律霸小編提醒您,被要求提供履行保證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間內提供充分的保證,若對方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充分的保證,則不構成預期違約。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履行不能的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25遺失他人獎章和榮譽證書是否侵犯榮譽權
2020-12-17涉外離婚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27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怎么解除勞務合同
2021-03-03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