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貸案怎么量刑?
一、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本罪主觀上要求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客觀方面表現以欺騙手段騙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主體僅是自然人,單位不能構成本罪,侵犯的客體是金融機構的管理秩序及金融機構的財產所有權雙重客體。量刑方面,貸款詐騙1萬元以上,屬“數額較大”,五年以下徒刑;貸款詐騙5萬元以上,屬“數額巨大”,五至十年徒刑;貸款詐騙20萬元以上,屬“數額特別巨大”,十年以上至無期徒刑。
1、《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2、貸款詐騙罪的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害的直接客體是金融機構對貸款的所有權。
(二)客觀要件
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行為的具體方式:(1)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進行貸款詐騙的行為。主要是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或者與實際不符的所謂會產生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投資項目,后者以引進外資需要配套資金為由詐騙貸款的行為。
(2)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進行貸款詐騙的行為。即主要是指編造、使用虛假的出口合同或者其他短期內能產生很好經濟效益的經濟合同,騙取貸款的行為。
(3)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進行貸款詐騙的行為。即主要是指編造、使用虛假的銀行存款證明、公司或者金融機構的擔保函、劃款證明等在申請貸款時所需要的文件,騙貸款的行為。(4)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進行貸款詐騙的行為。
即主要是指編造、使用虛假的證明,證明行為人對房屋等不動產或者汽車、貨幣等動產具有所有權的一切文件,騙取貸款的行為。(5)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行為。即除前述詐騙貸款行為以外的騙取貸款的行為。如偽造單位公章、印簽騙取貸款,以假貨幣作為抵押騙取貸款,以及先借貸后采用欺騙方法拒不退貸等等,實施了上述詐騙貸款行為之一,而且數額較大的構成.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自然人,單位不構成本罪的主體。
(四)、主觀要件
本罪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為人實施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行為,其目的就是為了將詐騙的貸款據為己有或者他人所有。如果行為人雖在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過程中使用了欺騙的方法,但是目的并不是為了非法占有,而另有他用,則不能構成本罪。
二、騙取貸款罪的規范罪名是“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是刑法修正案六新增加的罪名,刑法修正案(六)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如果想要解決相應糾紛,那么就需要找專業律師幫助,律霸網上有許多這方面律師獲得專業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人的解除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03上班流產了如何賠償
2020-12-24對訴訟時效中斷怎么證明
2020-12-10限期拆除時間3天可以嗎
2021-03-18親屬間的房屋贈與聲明怎么寫
2021-02-27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該怎么辦過程是怎么做的?
2021-02-16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試用期交押金合法嗎
2021-02-19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保險提醒、說明義務嚴格,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是什么
2021-02-10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