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把握正當防衛的具體界限
1、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的侵行為與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分子所實施的不法侵害行為加以區別。對于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的,侵害行為一般不宜實施正當防衛,因為這部分人屬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他們的犯意與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具有根本的區別。因此,在受到他們的侵害時,應盡可能地采取其他方法躲避侵害,只有在迫不得己的情況下,才允許實施正當防衛。如果防衛人對象的刑事責任能力不明知或不可能明知時,也可以實施正當防衛。
2、正確區分正當防衛與相互斗毆。正當防衛是侵害者明顯地實施不法侵害,在雙方結束斗毆以后,一方出于報復,又重新主動侵害對方,而對方不愿再行斗毆,退避不予還手,但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確屬被迫自己反擊的,不能再當作互毆案件對待。如果防衛行為沒有過當,則應視為正當防衛。(2)區分正當防衛與互相斗毆,不能單純以行為人過去有無劣跡,當時是否攜帶兇器為劃分界限,而必須以行為人是否符合正當防衛條件為標準。在審判實踐中,往往把一些曾因打架斗毆被拘留過或者有過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或者為了防身而非法攜帶管制刀具的人所實行的正當防衛,誤認為是“互毆”或者“尋釁械斗”。對于這類案件,必須結合具體案情作實事求是的全面分析。
3、正確區分對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實施正當防衛。正當防衛要制止的具有意識的不法侵害行為,即故意的行為,而過失犯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只有在危害結果實際發生以后,犯罪才能成立,過失犯罪旦成立,因此不存在正當防衛的問題。
4、由于事實認識錯誤而對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不5、正確區分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己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該條還規定:“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正當防衛是合法行為與不法侵害的對抗,而緊急避險是合法權益的沖突,兩者區別在于:(1)危害來源不同,正當防衛的危害來源只能是不法侵害,而緊急避險的危害,來源于自然界的侵襲以及其他方面的侵襲;(2)行為損害的對象不同。正當防衛只能損害不法侵害者本人權益,而緊急避險的損害對象則是他人的權益或公共利益;(3)對行為的要求不同。正當防衛是只要存在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即可,而緊急避險只有在迫不得己的情況下,才可實施;(4)對損害程度的要求不同。正當防衛所造成的損害可大于或等于不法侵害行為造成的損害,而緊急避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危害所可造成的損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先予執行擔保書什么意思
2020-12-18二手房中介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3-20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房產評估基本的流程
2020-12-22用人單位通過怎樣的程序才能實施經濟性裁員
2020-11-16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