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60日申請仲裁時效不合理
我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制度主要規定在我國勞動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中。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前款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而我國勞動法卻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由此可見,我國勞動法把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由條例規定的6個月縮短為60日,而60日的申請期限是否足以保護勞動者的利益?筆者認為不能。
勞動爭議不同于一般民事爭議,有其自身的特點:爭議的當事人一方是用人單位,一方是勞動者,雙方在處理勞動爭議時雖然處于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工作中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我國,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就業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許多勞動者害怕失業,往往是即使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也不敢輕易尋求法律保護。另外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勞動者文化程度較低且對法律知之甚少,其權利被侵害而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也不少見。尤其是在城市中有很多是來自農村的打工者,他們的流動性大,普遍滿足于有活干、有飯吃、有錢掙,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等他們想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時,60日的保護期間早已過了。
我國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機制是實行先裁后審。發生勞動爭議后,先由仲裁機關進行仲裁,對仲裁不服的,當事人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起訴,通過訴訟途徑進行救濟。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勞動爭議的仲裁辦案期限為2個月,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不服裁決,可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適用民事程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結案。若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上訴。上訴法院審理期限一般為3個月,以上期限遇有特殊情況還可延長。據此,一個勞動爭議案件可能歷時一年以上才能得到最終生效的判決。而法律為當事人設定的保護權利期間僅為60日,顯然是不合理的,對于權利人的保護明顯不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案件一審審理期限是多久
2021-03-24沒離婚可以在外國再結婚嗎
2021-03-09執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企業公告范圍有哪些
2020-11-17銷售數據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1-06起訴共同保證人的訴狀
2021-03-12債務無法償還抵押物怎樣處置
2020-12-14違章最遲什么時候處理
2020-12-23店鋪租賃合同沒有到期可以提前解除嗎
2020-12-10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實習期沒轉正有補償金嗎
2021-01-30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什么是有權代理?
2020-12-19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禁養區拆遷不給補償怎么辦
2021-03-24高鐵拆遷的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