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農辦[2008]20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農業部農業綜合開發辦事機構: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完善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政策,創新開發機制,保證財政資金規范、安全、有效運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財政部關于《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規定》(財發[2008]59號)的有關規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農發辦)決定2009年對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分別實行財政補貼和貸款貼息(另行發文)扶持政策。現就財政補貼的有關事項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扶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化經營項目,促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區域主導產業,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二、扶持范圍和重點
扶持范圍: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糧油、果蔬、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扶持重點: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項目;與項目區農民主要農副產品生產、購銷密切相關的農副產品加工、流通設施改擴建項目。
三、扶持對象
示范帶動作用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含省級農業綜合開發辦事機構[以下簡稱省級農發辦事機構]審定的龍頭企業)和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
四、立項條件
(一)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1.種植養殖基地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規劃和法律法規;
——輻射帶動能力強,項目直接帶動農戶300戶以上;
——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規范生產,品質優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產加銷各環節聯系緊密,產品80%以上有
銷售合同;
——項目用地手續合法、符合規劃、合理節約;
——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
——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
2.農產品加工、流通設施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規劃和法律法規;
——輻射帶動能力強,直接帶動農戶500戶以上,加工項目向農戶采購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流通設施項目涉及的農產品80%以上來自當地農戶;
——資源優勢突出,原材料供應有保障,有利于培育當地優勢主導產業;
——開發產品科技含量高,達到相關標準,競爭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大,銷售方案切實可行;
——技術方案先進可行,技術依托可靠,工藝路線合理;
——設備方案先進,與技術方案、工藝路線匹配;
——土地出讓手續齊備、符合規劃、合理節約;
——低耗節能,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
——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
——預期效益好,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二)項目單位應具備的條件
1. 龍頭企業
——2006年底前在工商部門依法登記,具有獨立的
企業法人資格;
-——經營業績良好,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2007年固定資產凈值500萬元以上,凈資產300萬元以上、且不低于申請財政補貼資金總額的3倍;
——2007年資產負債率低于60%,銀行信用等級A級以上(含A級,未向
銀行貸款的除外);
——財務規范、管理嚴格,資產優良,不欠稅、不欠工資、不欠社會保險金;
——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機制,能保證項目按計劃建成和財政資金規范、安全、有效運行;
——與農民以訂單、股份合作等形式,結成了比較緊密的、科學合理的利益共同體。
2.合作社
—— 2006年底前登記注冊,并于2007年底前轉為在工商部門依法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合作社通過社員以貨幣出資、非貨幣出資等形式入股,成為經濟實體;
——2007年不虧損,凈資產不低于申請財政補貼資金總額;
——產權明晰,運行機制合理,章程規范,管理制度完善,財務獨立核算,盈余返還。
——以產品和服務為紐帶,農民自發組織;
——農民社員80戶以上、且至少占社員總數的90%。
(三)項目單位
法人代表應具備的條件
1.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誠信記錄;
2.法人代表的知識結構、能力等滿足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的需要。
五、投資規模和使用范圍
(一)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全部無償,單個項目中央財政年度補貼資金原則上不高于200萬元、不低于50萬元(合作社不低于30萬元)。
以省為單位,年度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總額原則上50%以上用于中央財政補貼資金超過100萬元(含)的重點項目,其它用于一般項目。
(二)地方財政應按規定的比例落實配套資金,并原則上實行無償補貼。
(三)財政補貼資金原則上不超過項目建設總投資的40%。
(四)財政補貼資金使用范圍
1.種植基地項目: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設施、土地平整、農用道路、輸變電設備及溫室大棚,品種改良、種苗繁育設施,質量檢測設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及培訓等;
2.養殖基地項目:基礎設施,疫病防疫設施,廢棄物處理及隔離環保設施,質量檢測設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及培訓等。
3.農產品加工項目:生產車間、加工設備及配套的供水、供電、道路設施,質量檢驗設施,廢棄物處理等環保設施,衛生防疫及動植物檢疫設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對農戶進行培訓等。
4.流通設施項目:農副產品市場信息平臺設施,交易場所、倉儲、保鮮冷藏設施,產品質量檢測設施,衛生防疫與動植物檢疫設施,廢棄物配套處理設施等。
財政補貼資金也可用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環境評估費等前期費用,但原則上不超過財政補貼資金總額的3%。
六、項目申報、評審和備案
(一)項目單位應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或組織有關專家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摘要(含電子版),向所在地農發辦事機構申報項目,并按自下而上、逐級申報的原則,報至省級農發辦事機構。
(二)所有項目原則上由省級農發辦事機構組織評估、審定,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國家農發辦備案、確認。
省級農發辦事機構向國家農發辦報送項目備案、確認文件時,應附報所有項目的項目摘要(含電子版)。
(三)國家農發辦對省級農發辦事機構組織的項目評估、審定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并按一定比例隨機抽查,如發現問題,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七、項目計劃
(一)項目單位應在編制初步設計(或擴初設計)的基礎上,按有關要求編制項目年度實施計劃,并由基層農發辦事機構匯總后,逐級報至省級農發辦事機構。
(二)所有項目年度實施計劃均由省級農發辦事機構批復,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國家農發辦備案。
八、資金報賬
項目單位根據省級農發辦事機構批復、國家農發辦備案的項目計劃,組織實施,并按批準的額度和縣級報賬制的要求報賬。
九、其它事宜
(一)項目單位和地方各級農發辦事機構要確保項目申報材料的真實、全面、可靠,確保項目評審的客觀、公正、規范;如發現弄虛作假、違規操作等,按《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違規違紀行為處理暫行辦法》(財發[2005]68號)等規定嚴肅處理。
(二)項目和資金管理的其它要求,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29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三)本意見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原《關于2009年產業化經營種植養殖基地項目實行財政補貼的意見》(國農辦[2008]168號)同時廢止;此前有關規定有與本意見規定不一致的,以本意見規定為準。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