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增城市生豬養殖管理辦法》的通知
增府〔2013〕14號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增城市生豬養殖管理辦法》業經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增城市人民政府第14屆3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經市第14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7次會議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農業局反映。
增城市人民政府
2013年9月17日
增城市生豬養殖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建立我市生豬養殖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生豬養殖場所管理,規范生豬養殖行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我市以下區域為生豬禁養區:
(一)飲用水源保護區、備用飲用水源集雨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公益林區;
(二)城市和鎮規劃區范圍、村莊規劃中非畜禽養殖區范圍,城鄉居民居住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工業區、醫療區、游覽區、商業區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周邊500米范圍內;
(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濕地、森林公園、文物和歷史遺跡保護區等區域及周邊500米范圍內;
(四)東江、增江、西福河、派潭河、二龍河等主要河流堤岸外緣500米范圍內;
(五)荔新公路、增灘公路、新新公路、增派公路、荔三公路、增龍公路、坪中公路、廣汕公路、廣深公路、廣惠高速、廣河高速、增從高速、增莞高速、廣園快速、廣深高速、鐵路等增城范圍內的主要交通干線外緣500米范圍內;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養區域。
第三條 我市生豬生產按照總量可控、規模限制、有序發展的方針制定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堅決取締違法建設的各類生豬養殖場所。
在我市申辦建設生豬養殖場的,單戶規模原則上要達到肉豬年出欄量3萬頭以上,傳統生態環保型養殖生豬年出欄量不低于5000頭,而且符合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條件,辦理工商登記,實行標準化和企業化管理。
第四條 由政府整合提供土地并引進生豬養殖企業的,應當采取招標、拍賣等公開方式確定生豬養殖企業。
第五條 在我市申辦建設生豬養殖場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符合本市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要求,不在禁養區范圍內;
(二)單戶養殖量達到本辦法規定的規模;
(三)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
(四)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和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設施標準和防疫條件;
(五)污染物排放應當符合廣東省《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613-2009)和總量控制的要求;
(六)屬地村社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過半數表決同意選址,相鄰村社無反對意見;
(七)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六條 在我市建設生豬養殖場應當報批水土保持方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申請土地、規劃、建設、環保、動物防疫、用電取水、排水及其他依法需申請的許可。
第七條 生豬養殖場應當按照畜牧、動物防疫、食品安全、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規定或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和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等規定進行養殖管理。
第八條 我市劃定的生豬禁養區范圍外的村莊規劃中劃定了畜禽養殖區范圍的,屬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以在該范圍內養殖自用的肉豬,每戶養殖年出欄量不得超過5頭,并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三)、(五)、(六)項規定的條件。
養殖戶以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或合作社登記在冊的土地承包戶為一戶。
養殖戶不得超量飼養,不得轉讓養殖指標,不得飼養種豬和替人代養。
第九條 確需自養自用肉豬的農戶,應在征得屬地合作社、村委會同意后,向當地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在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對是否符合村莊規劃和建設要求進行審查并同意后,才能建舍飼養。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制定申辦程序,并在審查同意后三個工作日內通報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土部門。
第十條 我市生豬養殖管理實行屬地鎮街管理為主,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聯控聯管機制,對違法建設的生豬養殖場所,堅決依法拆除。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與本鎮街所建立的查處“兩違”巡查制止機制有機結合,建立鎮街的生豬養殖場所巡查制止機制,鎮街、農業畜牧部門組建巡查隊伍,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建設養殖場所和飼養生豬的行為,將違法興建生豬養殖場所和飼養生豬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鞏固生豬養殖規范整治的成果,防止散小亂違法養殖行為死灰復燃。需要采取聯合執法方式的,由鎮街牽頭組織各職能部門按各自職能對違法行為分別予以查處。
第十一條 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我市生豬生產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協調土地、規劃、環保、林業、水務等部門,就我市申請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所有關事項制定程序,確定應提交的資料,并在相關部門的審批收件場所和部門網站公布。
第十二條 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本市的畜牧業生產、獸醫獸藥、動物防疫、農業環保等進行行政管理,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負責對舉報違法建設養豬場、擅自飼養生豬行為按規定進行獎勵。
第十三條 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法對有下列行為的生豬養殖場予以處罰:
(一)未取得《動物防疫合格證》的;
(二)不按規定實施強制免疫或免疫后未加掛免疫標識的;
(三)不按規定處置染疫生豬及其排泄物、墊料等污染物的,不按規定處置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豬尸體以及其他經檢疫不合格生豬的。
第十四條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運用衛片執法檢查等手段,及時發現違法使用土地建設生豬養殖場所的行為并依法予以查處。
第十五條 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違法破壞林地、砍伐林木建設生豬養殖場所的行為予以查處。
第十六條 市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生豬養殖企業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予以查處,依據《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負責對在禁養區養殖生豬的場所調查取證后,提請市政府作出責令其關閉養殖場所,拆除相關設施的決定。
第十七條 市城管綜合執法部門依法對鎮規劃區內和街道轄區范圍內違反鄉村建設規劃管理建設生豬養殖場所的行為予以查處;依法對擅自在市區飼養生豬,以及亂拋棄病、死豬行為予以處罰。鎮政府依法對鎮轄區內違反鄉村建設規劃管理建設生豬養殖場所的行為予以查處。
第十八條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水土保持、取水、排水、在河道范圍內建設生豬養殖場所的違法行為予以查處,配合環保部門開展非法設置排污口的查處取締行動。
第十九條 市電力行政主管部門、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法對違反供電、供水的行為予以查處。
第二十條 市公安部門依法對生豬養殖場戶使用鹽酸克侖特羅、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等在飼料和生豬飲用水中禁用的藥品或者使用含有該類藥品的飼料養殖生豬的行為立案查處。
第二十一條 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生豬養殖場違反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行為予以查處。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實施前在禁養區內已經建成的生豬養殖場應當在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期限內自行關閉,非禁養區內的要在規定期限內進行規范整治,逾期不關閉、不規范整治或未能達到整治要求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由市人民政府責令其關閉養殖場所(點),拆除相關設施。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的其他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四條 過去我市頒布的有關生豬養殖或場所建設的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第二十五條 各相關部門和各鎮街及其工作人員未依照本辦法規定履行職責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六條 我市行政區域內其它禽畜養殖業原則上參照此辦法管理。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二號
2009-04-24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4-09-04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
2013-04-10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2010-10-10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2010-04-1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號
2008-12-31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8修訂)
2008-09-10國務院關于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
2008-01-13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07-11-15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
200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