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杭州市信用擔保聯盟構建及運營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杭政辦〔2009〕16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杭州市信用擔保聯盟構建及運營管理辦法(試行)》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杭州市信用擔保聯盟構建及運營管理辦法
(試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杭政〔2009〕3號),組建以再擔保增信為支撐點,政府、擔保機構、銀行機構共同參與的杭州市信用擔保聯盟(以下簡稱聯盟),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提升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能力,推動銀行機構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業務,促進杭州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辦法。
一、構建原則
按照“政府主導、自愿參與、三方共建、市場運作、增信分險、定向服務”和“多種資金來源、多層次分散風險”的原則構建聯盟。
二、組織架構
(一)聯盟成員。
聯盟實行單位會員制,其成員包括:
1.政府。第一期為市本級、六城區(指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濱江區,下同)政府和杭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或其指定機構);
第二期在上述基礎上,增加蕭山、余杭區和五縣(市)政府(或其指定機構)。蕭山、余杭區和五縣(市)也可單獨設立信用擔保聯盟。
2.擔保機構。第一期為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均在六城區和杭州經濟開發區,且符合以下條件的擔保機構:
(1)從事融資信用擔保業務兩年以上;
(2)內控制度健全,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成熟,信用等級在BBB及以上,前3年每年代償率未超過5%、追償損失率未超過2%;
(3)凈資產在3000萬元以上(業務管理和風險管理、實際業績特別突出的擔保機構,其凈資產可放寬為1500萬元以上),上一年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業務原則上應占本機構業務總量的60%以上。
第二期擴大為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均在蕭山、余杭區和五縣(市)的擔保機構。
3.銀行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
(1)在杭州設有分行及以上層級機構,內部已設或正在組建專司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部門;
(2)承諾對聯盟成員擔保機構提供擔保,對符合信貸政策的
中小企業貸款給予優先支持和優惠利率;
(3)承諾與符合本行要求的聯盟成員擔保機構合作開展擔保授信業務,并對聯盟提供再擔保的
貸款業務不再收取擔保業務保證金;
(4)承諾不再對聯盟提供再
擔保貸款業務的
借款企業提出非人民銀行、銀監部門或各總行規定的其他增信要求。
加入聯盟的政府、擔保機構須事先認購保證金,銀行機構須承諾分擔代償責任。各成員加入聯盟3年(含)以上且已履行完成其應承擔的再擔保責任,方可申請退出。
(二) 聯盟治理結構。
成立聯盟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管委會由聯盟各成員單位在民主協商、推薦的基礎上,經全體成員選舉產生,可邀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代表參加。管委會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聯盟章程及具體運作規則;定期聽取聯盟運行情況報告;決策聯盟運行中的重大事項等。
聯盟的日常運作由杭州市再擔保中心(以下簡稱再擔保中心)負責。再擔保中心是由市政府批準設立的事業法人機構,在管委會的領導下,發起組建聯盟。同時,按照管委會制訂的聯盟章程、運作規則履行統一管理聯盟再擔保資金,對申請加入聯盟的擔保機構和銀行機構的準入資格進行審核,對成員擔保機構向聯盟申請提供再擔保業務進行審核,向聯盟成員定期提供再擔保中心運作信息等日常管理職責,并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
再擔保中心每年對聯盟成員進行一次遴選,以促進聯盟的健康運營。
三、聯盟再擔保資金的籌集和管理
(一)資金籌集。
聯盟再擔保資金的主要來源為市、區政府(或其指定機構,下同)和擔保機構認繳的保證金。聯盟再擔保資金籌集的遠期目標為10億元,第一期為2.5億元。第一期聯盟再擔保資金中政府認繳的保證金為1.5億元,其中市本級認繳50%,六城區、杭州經濟開發區認繳50%并平均分擔;擔保機構認繳的保證金為1億元,平均分為50份供擔保機構認繳。聯盟成立后,保證金可以追加或新增認購,但應在每年11月30日前提交申請,下一年1月15日前辦理完畢。對追加或新增認購部分,提交申請年度不享受政府再擔保風險補償。
為加強管理和核算,再擔保中心應當為市本級、各城區政府、杭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各擔保機構各設立1個專門的二級賬戶,對其認繳的保證金進行專戶管理。
(二)風險
補償金的安排和分配。
為增強聯盟風險代償能力,自聯盟組建當年起,市、區(開發區)財政每年按聯盟再擔保資金總額的8%安排再擔保風險補償金[市、區(開發區)各承擔50%],其中區(開發區)承擔部分由各區(開發區)平均分擔。
政府安排的再擔保風險補償金按以下辦法分配:
1.按各成員所認繳保證金金額的3%分配至各自專戶;
2.按當年成員擔保機構發生的日均再擔保責任余額的1%分配至成員擔保機構專戶。
成員擔保機構專戶的風險補償金超過一定額度后,其超出部分,經管委會同意,可用于增繳保證金。
(三)資金管理。
再擔保資金(包括保證金、政府安排的風險補償金)在確保再擔保業務風險代償的前提下,經管委會同意,可按結存資金的適當比例用于購買國債,以實現保值增值。除此之外,再擔保資金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資、
抵押或質押。
再擔保資金的增值收入按各自專戶實有資金占全部專戶資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四、再擔保業務管理
(一)再擔保業務范圍。
聯盟不對受保企業直接開展擔保業務,僅限于對成員擔保機構承辦的符合杭州市產業導向、在成員銀行申請融資期限不超過兩年的短期
流動資金貸款、貿易融資、技術改造貸款等項目下的擔保業務(原則上單筆貸款額不超過800萬元,不包括加入聯盟前已經發生的業務)提供再擔保。
(二)再擔保增信額度。
聯盟為成員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的額度,原則上為其認繳保證金的10倍。根據再擔保中心對成員擔保機構業務風險評價等級,可提高再擔保額度,但最高不超過其認繳保證金的20倍。
(三)再擔保主體和代償承擔。
再擔保中心代表聯盟行使再擔保主體職責并簽訂再擔保協議。再擔保中心對成員擔保機構提交的項目資料進行合規性審查。對成員擔保機構提交的不符合受理標準或合規性審查發現有明顯瑕疵的項目,再擔保中心有權予以否決。
再擔保業務承保的貸款(包括貿易融資等,下同)發生逾期代償的,按擔保機構60%、放貸銀行10%(擔保機構與銀行另有超出10%銀行分擔比例約定的,不受此限制)、聯盟30%的比例分別承擔。同時,根據成員擔保機構和受保企業信用等級、所屬行業規定,可提高聯盟再擔保資金承擔比例,但應在事前予以明確,最高不超過40%。
(四)再擔保業務保費的提取和管理。
1.聯盟提供再擔保業務,一般按照成員擔保機構向受保企業實際收取擔保費的8%收取再擔保費。具體執行中,可根據成員擔保機構與受保企業信用等級、所屬行業、風險等最高上浮至30%。
2.聯盟再擔保業務的保費收入,用于支付再擔保中心合理開支后,其結余部分按成員擔保機構實際所交的再擔保費占再擔保費總收入的比例分配至各專戶。
五、再擔保業務的代償及代償損失的分擔
(一)再擔保業務的代償。
成員銀行在貸后跟蹤管理中發現受保企業的貸款有可能發生逾期時,應及時書面告知承保的擔保機構和再擔保中心,承保的擔保機構和再擔保中心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受保企業的貸款實際發生逾期時,成員銀行應給予3-6個月的追償寬限期,追償寬限期內不加收罰息;追償寬限期滿仍不能收回貸款本金及正常利息的,放貸的成員銀行按約定比例承擔代償責任后,由承保的成員擔保機構、再擔保中心(代表聯盟)各自按協議約定的比例予以代償。
再擔保中心代表聯盟承擔的代償,以約定的比例為上限,分賬分段執行:先由成員擔保機構專戶下的風險補償金代償,不足部分由政府專戶下的風險補償金代償;前兩項代償不足的,經管委會批準,從承保的成員擔保機構專戶下的保證金中予以代償;如上述代償仍不足,經市財政局批準,從政府專戶下的保證金中予以代償。
(二)動用政府保證金的責任與分擔。
再擔保資金代償中動用的政府專戶保證金部分,須由對應的成員銀行承擔10%的賠付額、對應的成員擔保機構承擔其余90%的賠付額,允許成員擔保機構用未來可獲得政府分配的風險補償金、再擔保業務保費結余分得部分、專戶利息收入等進行償還。
六、聯盟的制度建設及管理
(一)再擔保中心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職能部門的要求,擬訂聯盟各項管理制度,報管委會審議通過后組織實施。
再擔保中心要按照“獨立審查、分級審批、監督問責”的內控機制,以及行業公允的原則、規范與標準管理聯盟再擔保業務。
(二)再擔保中心應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和擔保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聯盟各成員單位應及時將所掌握的企業和擔保機構信用信息提交給再擔保中心,再擔保中心應將相關信息輸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便于聯盟成員查詢和共享。
本辦法由市財政局會同市金融辦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