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文[2009]27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以下簡稱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有效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降低刑釋解教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維護社會穩定,現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
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不僅有利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刑釋解教人員棄舊圖新,成為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遵紀守法公民,而且有利于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各級、各部門要把此項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考核內容。要從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維護社會
長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安置幫教工作的重要性。要樹立“打防結合,以防為主”的觀念,克服模糊認識,進一步重視和支持安置幫教工作,切實加強領導。要消除偏見,積極引導,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推動安置幫教工作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主體、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格局,逐步步入社會化、市場化、法制化軌道。要認真落實安置幫教中的促進刑釋解教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分工負責,認真制定工作制度和規程,加強對安置幫教工作的協調、督促、檢查的力度,真正把安置幫教工作落到實處。
二、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扎實推進安置幫教各項工作
安置幫教工作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領導下,根據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司法部、公安部、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員刑滿釋放、解除勞教時銜接工作的意見》(綜治委[1999]5號),
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意見(豫綜治辦[2007]11號)等有關政策規定,齊抓共管,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使安置幫教工作整體推進。安置幫教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嚴格按照分工,認真履行各自職能,多辦實事,不斷增強齊抓共管的合力。司法行政部門要承擔好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大協調力度,針對薄弱環節,及時提出指導性意見;公安部門要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回歸銜接和管控工作,依照規定及時為刑釋解教人員辦理戶籍登記,制發身份證,對流動人口中的刑釋解教人員建立流出地與流入地“兩頭包,雙列管”制度,對刑滿釋放的“危安犯”“危頑犯”及其他回歸社會高風險人員管控,對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藏獨”“東突”邪教等刑釋解教人員依法加強監管,對有違法犯罪傾向的嚴密監視,對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打擊;民政部門要為一些年老體弱、無依靠、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符合救濟條件的刑釋解教人員解決最低生活保障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刑釋解教人員的技術培訓,并在資金、師資等方面給予扶持;工商行政管理、稅務部門要積極扶持刑釋解教人員興辦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并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和指導;財政部門要繼續在安置幫教工作經費保障方面給予支持;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也要從實際出發,努力為安置幫教工作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要積極探索組織社會力量進行義務志愿幫教的辦法,組建安置幫教工作志愿者隊伍,動員全社會力量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幫教,努力形成安置幫教工作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良好運行機制,開創安置幫教工作的新局面。
三、突出重點,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安置幫教工作的新途徑
第一,明確安置幫教工作的重點對象:一是“三無(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業可就)人員。這部分人如果不能解決基本的生活生存問題,很有可能重蹈覆轍。二是在監獄、勞教所沒有改造好、有重新違法犯罪傾向的人。強制性教育改造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可能成為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我市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中心,專門接收刑釋解教人員重點對象,利用社會資源,根據回歸人員技能需求,分解到不同的培訓學校,使這些回歸社會的高風險人員出獄(所)后,能有一個可以暫時棲身的”家“,讓他們學技術,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回歸社會,防止流落街頭重新違法犯罪。
第二,認真落實銜接管控措施,落實年度排查制度。要認真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銜接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尤其要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出獄(所)后直接流散于社會、不落戶或人戶分離以及”三假(假姓名、假身份、假地址)人員的查找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刑釋解教人員脫管失控的現象。繼續開展刑釋解教人員年度排查工作。排查中,要特別注意發現和查清混雜在外來人口中的外地籍刑釋解教人員、未回本地報到的本地籍刑釋解教人員以及有可能重新犯罪的刑釋解教人員,建立地區間的通報、協查制度,推進排查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第三,扎實有效地開展“四個一”和“五必訪”活動。“四個一”即:建立一份人頭檔案,成立一個幫教小組,簽訂一份幫教協議,每半年跟蹤教育一次。“五必訪”即:生活窘困時必訪,婚姻家庭受挫時必訪,外界環境變化時必訪,受到不良人員影響時必訪,出現劣習反復時必訪。
第四,貫徹落實中央綜治委等八部委《關于進一步做好刑釋解教人員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具體實施意見(綜治委[2004]4號)和河南省綜治委等八廳局委《關于做好刑釋解教人員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具體實施意見(豫綜治委[2004]20號)等文件的要求,運用市場化的辦法解決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就業安置。要切實轉變觀念,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形式和就業機制,以勞動力市場選擇就業為主渠道,以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提供扶助為補充,共同解決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就業問題。保留職工身份的刑釋解教人員,所在單位要積極創造條件,給予接收安置;對居住在城區、無一技之長、就業困難的刑釋解教人員,要視同下崗失業人員特殊困難群體考慮,逐步納入各地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扶助工程,充分利用有關政策和市場機制,拓寬他們的就業安置渠道;對農村刑釋解教人員,要依法分配落實責任田,引導他們從事多種經營,街道、鎮政府可在資金、技術或政策上,為其提供必要的生產條件,鼓勵他們勤勞致富;要不斷更新安置幫教觀念,拓展安置空間。司法行政部門和
勞動部門要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政法工作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見(中發[1992]7號)的要求,對“三無”人員予以就業前的過渡安置,并積極幫助其就業,防止流落社會重新犯罪。
第五,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使幫教工作社會化。要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正確對待刑釋解教人員,消除偏見和歧視,并參與安置幫教工作。在社區建設和基層管理中,要充分發揮村(居)委會的作用,健全安置幫教網絡,落實幫教措施。積極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動員職工、團員、青年、婦女、退休人員以“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參與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工作。要有針對性地對刑釋解教人員開展道德、法制教育。
四、強化組織領導,建立保障機制,為開展安置幫教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開展安置幫教工作是構建社會穩定長治久安機制的重要舉措,是建設政治文明的體現,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具體要求。為此,各級政府、各有關單位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結合本轄區、本部門實際,將安置幫教工作作為事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大事,切實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完善措施,為全市安置幫教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一要大力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安置幫教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廣大群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因此,各有關部門,尤其是司法行政部門要重視做好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做好安置幫教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安置幫教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刑釋解教人員走上正路、勤勞致富的典型,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使安置幫教工作得到全社會的關注、理解和支持。
二要大力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級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全市成立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各縣(市、區)、各鄉(鎮)、街道要成立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站)。企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安置幫教領導小組(工作站)。社區、村委會要普遍建立安置幫教小組。同時要認真抓好安置幫教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安置幫教工作水平。
三要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站)職責、工作例會制度、刑釋解教人員報到制度、接待登記制度、建檔立卷制度、簽定幫教協議制度、定期走訪談話制度、重點對象管控制度、信息報告制度和跟蹤(委托)幫教制度、年度排查制度、檢查考核制度、統計制度和檔案管理制度等,形成環環相扣的制度體系,最終使安置幫教工作逐步趨于規范化、制度化。
四要大力加強保障機制建設。安置幫教工作是維護治安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因此,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必要的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為安置幫教部門特別是基層司法所配備必要的辦公、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保證安置幫教工作的實際效果。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