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
畢節地區行政公署辦公室
畢節地區行政公署辦公室關于印發畢節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規定的通知
畢署辦通〔2009〕102號
各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地直有關部門:
經行署同意,現將《畢節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規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九年七月十三日
畢節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安全生產
監督管理責任的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切實落實我區各級人民政府(含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下同)及其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有效遏制各類生產
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貴州省安全生產條例》、《貴州省各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規定》和《畢節地區行政公署安全生產層級管理責任暫行規定(試行)》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全區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應當承擔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
第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是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主體,承擔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責任。
第四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屬地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以屬地管理為主”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
第五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實行“一崗雙責”制。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部門、行業和分管業務范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對分管行業出現的安全生產問題負責協調處理;主要負責人每年要與各分管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管理責任書。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明確領導班子成員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并認真實施。
第二章 政府監督管理責任及職責劃分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規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組織實施國家、省、地對安全生產的重大決策部署;
(二)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將安全生產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同時安排、同時部署、同時檢查、同時考核和獎懲;
(三)組織、督促、支持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四)負責督促、檢查、指導下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
(五)建立健全地、縣(市、區)、鄉(鎮、辦事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組織體系和執法監管體系,落實人員、經費、裝備,確保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撐體系建設,加大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
(七)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狀況,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嚴格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以下簡稱事故隱患),立即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及時處置和排除;
(八)組織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依法實施關閉;
(十)組織治理公共設施以及無明確責任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十一)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非法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進行經常性巡查,依法打擊和取締各種非法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運輸等行為;
(十二)加強產業政策引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工藝和設施,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提升安全生產能力;
(十三)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十四)運用信息化等手段,提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水平;
(十五)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控制指標體系,逐級下達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并把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
(十六)建立健全地、縣(市、區)、鄉(鎮、辦事處)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
(十七)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考核獎懲體系,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范圍,實行“一票否決”;
(十八)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加快建設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區域性應急救援和物資儲備基地,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
(十九)建立有效的安全生產預警機制和應對自然災害的預警聯合處置機制,建立健全災害預防和救助體系;
(二十)組織制定并不斷完善本行政區域內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二十一)領導和組織指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及時統計和上報生產安全事故;
(二十二)按照職責范圍負責組織或委托有關部門組織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責任,并向社會公布事故處理情況;
(二十三)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援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二十四)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增強公眾識災、防災和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二十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責任。
第七條 中央及省、地屬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按照分級、屬地管理原則,由地、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對中央企業及其所屬企業、有關人員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由地區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管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的生產經營單位的主管部門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負管理責任。
(一)與該生產經營單位有人、財、物隸屬關系或有全資、控股及實際控股關系的上級管理機構,以及各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對安全生產負有主管責任的單位。
(二)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和控股公司是其所控股的公司、下屬單位(包括子公司、分公司、分廠、派出單位、二級及以下單位)安全生產的主管單位;
(三)政府有關部門是所屬(轄)企事業單位的主管單位;
(四)發包或者出租單位是其承包、承租單位安全生產的主管單位。
第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因改制、破產等原因,與原所屬的主管部門脫離隸屬關系的,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主體。
第三章 部門監督管理責任及職責分工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除承擔本規定第六條規定的責任外,還承擔以下責任:
(一)法律、法規規定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需要審查批準(包括批準、核準、許可、注冊、認證、頒發證照等)或者驗收的,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的,不得批準或者驗收通過;
(二)對未依法取得批準或者驗收合格的單位擅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發現或者接到舉報后應當立即予以取締或制止,并依法予以處理;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暫扣或吊銷已批準的證照或文件;
(四)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監督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糾正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消除事故隱患;
(五)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依法實施安全生產行政強制措施,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六)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組織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
(七)依法組織和監督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
(八)制定本部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九)組織或參與事故應急救援,依照有關規定報告和統計、分析生產安全事故;
(十)根據授權或委托,組織或參加生產安全事故調查,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依法追究事故發生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政監察機關、公安機關、工會組織及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并邀請
人民檢察院派人員參加;
(十一)建立安全生產值班制度和生產安全事故舉報獎勵制度;
(十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責任。
第十一條 各級安委會辦公室職責
(一)研究提出安全生產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措施的建議;
(二)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同級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工作;
(三)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督查,督促相關單位落實整改
重大事故隱患和突出問題;
(四)參與研究有關部門在產業政策、資金投入、科技發展等工作中涉及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
(五)分解、下達安全生產年度控制考核指標,并組織安全生產年度控制指標完成情況考核;
(六)依法組織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和辦理結案工作,適時對外公布事故調查處理結果;
(七)組織協調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八)指導協調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
(九)承辦安委會的會議和重要活動,督促、檢查安委會會議決定事項的貫徹落實;
(十)承擔安委會協調煤炭行業管理涉及安全生產方面的工作,督促、檢查各項工作和措施的落實情況;
(十一)對未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導致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失控或造成嚴重后果,或發生事故造成惡劣影響的有關政府和部門的負責人,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報請同級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給予組織處理;
(十二)承辦安委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 行政監察部門職責
(一)依法對行政監察對象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情況實施監察,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安全生產領域違紀行為進行查處;
(二)參加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實施生產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并對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職責
(一)組織起草安全生產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草案;
(二)制
定安全生產發展規劃,定期分析和預測安全生產形勢,研究、協調和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三)發布安全生產信息,綜合管理生產安全事故調度統計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分析工作;
(四)負責煤礦(建設礦井除外)、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職業安全健康等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并按相關規定辦理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職業安全健康等領域安全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事項的初審、送審和發證工作;綜合指導、協調和督促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抓好本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參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事故調查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協調相關行業安全專項督查、專項整治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建立本行政區域重大危險源信息系統,監督檢查重大危險源的登記、評估和監控工作;
(六)負責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規范安全生產執法程序和行為,依法查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七)指導、協調安全生產檢驗檢測工作,對中介組織開展的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和有關設備(特種設備除外)檢驗檢測以及安全評價、安全培訓、安全咨詢等進行監督檢查;
(八)組織、指導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組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依法或受委托組織、指導并監督特種作業人員(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除外)的考核工作和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有特殊規定的除外)的安全資格考核工作;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工作;
(九)監督檢查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情況,監督檢查事故隱患的整改工作,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