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各單位,各高校:
《
亳州市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共亳州市委辦公室
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08年7月14日
亳州市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1、為規范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管理,降低行政運行成本,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根據
安徽省紀委《關于轉發的通知》(皖紀發〔2008〕7號)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2、本辦法中的市直機關是指市委各部門,市人大機關,市政府各部門,市政協機關,市法院,市
檢察院,市級各民主黨派機關,市工商聯機關,市級各人民團體機關以及市委、市政府直屬財政全額供給事業單位。
3、本辦法中的公務用車,是指市直機關所使用的市財政撥款購置、上級單位調撥、單位自籌資金購置和接受國際與社會有關組織贈予的各種型號的轎車、吉普車、越野車、旅行車和20座以下客車等非經營性用車。
第二章 配備標準
4、正副廳級干部的公務車配備標準為:排氣量2.0升以下、價格25萬元以內。
5、市直正縣級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配置一部排氣量2.0升以下、價格20萬元以內的公務用車(含車購附加費);其它公務用車配備標準為:排氣量2.0升以下、價格15萬元以內(含車購附加費)。
第三章 編制核定
6、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編制數根據各單位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和實際工作需要核定。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編制核定標準為:
(1)在職廳級干部相對固定用車,按每人1輛定編。
(2)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及其直屬財政全額供給事業單位,市級各民主黨派機關,市工商聯機關,市級各人民團體機關在職縣級干部的公務用車,按單位領導職數(含調研員、副調研員)5人以下定編1輛,6人以上根據工作需要另行核定。
(3)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秘書長(副秘書長)的車輛配備因工作需要另行核定,原則上只減不增。
(4)市人大、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市紀委機關的內設機構在職縣級干部職數較多,根據工作需要另行核定車輛編制。
(5)調任的縣級干部,納入其本人工資關系所在部門核定公務用車編制。
(6)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每套班子定編1輛中巴公務用車,納入其辦公室管理。
(7)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市紀委機關的公務用車,按“三定”方案人員編制,每20人定編1輛;市直正縣級單位的公務用車按“三定”方案人員編制,每30人定編1輛。
(8)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機關,廳級離退休干部每5人可配置1輛小汽車,由所在機關辦公室統一管理。市直機關離退休干部服務保障工作用車由所在單位統一調用。
(9)警務、機要、消防、救護、搶險、工程、行政執法等部門的特殊業務用車編制,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核定。
(10)不在本辦法管理范圍之內的單位(學校、部門管理的二級機構等)因工作需要配置公務用車,須另行報批。
7、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編制核定和“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編制卡”(以下簡稱編制卡)核發工作,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與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共同組織實施。“編制卡”作為市直機關公務用車配備、更新報廢、車輛使用經費供給和車輛注冊登記、轉戶變更以及紀檢監察部門檢查的重要憑證。
8、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編制數是車輛配備的基本依據,對暫時車輛缺編的單位,根據財力狀況和工作需要確定是否配備。
9、對現有超編小汽車設立“臨時編制”,一次性使用。列入臨時編制的小汽車經批準辦理變更、報廢處置手續后,臨時編制同時注銷。臨時編制小汽車所需的燃料、維修、保險等費用由單位自理,財政不予供給。
10、市直機關接受國際與社會有關組織無償贈予或省調撥的小汽車,應及時提供證明材料,持本單位“編制卡”,到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辦理車輛入編手續。單位公務用車編制如有空缺,受贈或調撥車輛可頂替空缺編制,無空缺的則列入臨時編制。
第四章 購置審批
11、市直機關公務用車的購置實行單位申請、集中審批、政府采購。
12、市直機關凡使用各項財政資金、沒有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其他資金、社會捐贈等資金購置車輛的,均須向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提出申請,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初審后,會同市財政局、市監察局提出意見,共同報市政府審批。
13、使用項目經費以及單位自籌經費購置車輛的,購置審批程序按第12條的規定,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對申請單位的公務用車編制、購車資金來源和申購車輛的車型、排氣量、價格等情況審查核實后,納入市政府集中審批管理范圍。
14、市直機關購車計劃經市政府批準同意后,嚴格按照配備標準,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實行政府統一采購。
15、新車采購后,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門應根據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出具的《市直機關公務用車注冊憑證》,予以辦理車輛入戶登記手續。
第五章 處置審批
16、市直機關公務用車處置遵循厲行節約、統一審批、統一調撥、公開拍賣的原則。公務用車無論配置途徑與購置經費來源,均屬國有資產,列入固定資產臺賬管理,各使用單位無權自行調撥,或作轉讓、變賣等任何涉及車輛產權變動的處理。
17、市直機關公務用車(含臨時編制車輛)的處置,必須填寫《市直機關公務用車處置審批表》,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初審后,會同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審批。
18、對達到報廢標準的公務用車,經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審批后,由使用單位送交有資質的物資回收公司報廢回收,報廢殘值上繳市財政。對未達到報廢標準的公務用車,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實行公開拍賣,辦理轉戶手續,拍賣所得上繳市財政。車輛公開拍賣、報廢處置涉及的評估機構、拍賣公司、物資回收公司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監察局采取競標辦法,擇優選擇。
19、市級干部更換下來的車輛,調出本市的市級干部原使用的車輛,以及機構改革中撤銷單位的公務用車,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市財政局、市監察局根據各單位編制內實有車輛情況統一調撥。車輛調撥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出具《市直機關公務用車注冊憑證》,由調入和調出單位負責辦理
車輛過戶手續。
20、市直機關公務用車在辦理報廢、調撥過戶等變更手續時,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門憑《市直機關公務用車處置審批表》和《市直機關公務用車注冊憑證》,按規定辦理。
21、市級領導在任同一職級期間配備的公務用車,使用年限超過5年或行使超過25萬公里以上,可以更新。其它公務用車使用年限超過8年、行駛30萬公里以上的,可以申請更新。
22、縣級干部工作調動,不得將原單位車輛帶至新任職單位使用。
第六章 使用管理
23、公務用車只能用于公務活動,嚴禁公車私用。
24、市直機關接受國際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捐贈的車輛,單位應按照贈予組織指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變車輛用途。
25、市直機關的公務用車和為離退休干部服務的車輛由部門統一調配使用,不允許將其變為專車或變相專車。
26、市直機關要建立健全公務用車使用管理制度和公務用車管理信息系統,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單車費用核算制度,認真執行《市直機關公務車輛管理年報》制度。
27、加強公務用車燃油消耗和修理費用管理,實行一車一卡定點加油制度,定期公布單車行駛里程和修理費、燃油費支出情況,實行節獎超罰。
28、公務用車的保險、修理和加油實行政府采購,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確定服務商和供應商。
29、加強公務用車日常維護保養和安全管理,杜絕安全責任事故和交通事故發生。
30、市直機關車輛禁止掛二級機構戶頭,二級機構和下屬企事業單位車輛禁止掛機關戶頭,嚴禁私車公掛。現有掛戶車輛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在明確產權關系的基礎上,辦理轉籍過戶手續。
第七章 監督管理
31、對違反本規定的單位公務用車,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門不予注冊登記、核發牌照和辦理過戶手續,市財政部門停止保險、維修和使用等經費供給。
32、各單位不得超編或超標準購車,現有小汽車未達到最高配備標準的要繼續使用,不得借機更換車輛。
33、嚴禁各單位以
借款、集資、攤派、挪用專項資金等方式購置、更新車輛。嚴禁利用職權向下級單位或企事業單位長期借用、更換車輛。
34、不按規定程序進行申報,擅自報廢、轉讓、轉移、藏匿市直機關公務用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將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并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35、市紀檢監察機關負責對本規定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本規定的有關領導及責任人,根據中央和省、市有關規定追究其責任。
36、市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市直機關公務用車車輛戶籍管理,依據公務用車管理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文件,對市直機關公務用車辦理車輛注冊登記、轉戶變更、報廢手續。
第八章 附則
37、本辦法由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監察局負責解釋。
38、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以往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