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治縣、區人民政府,本鋼,市政府有關委辦局、直屬機構:
現將《本溪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本溪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水平,增強我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市長質量獎”是本溪市人民政府設立的最高質量榮譽。主要授予我市實施卓越績效模式,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與影響力,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企業或組織。
第三條 市長質量獎評定工作以促進企業或組織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績效的方式,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宗旨;以實行政府主導、鼓勵扶持、專家評議、監督指導為原則,實現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全面提高目標。
第四條 市長質量獎評定工作在企業或組織自愿申請的基礎上,嚴格標準、優中選優,堅持科學、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不增加企業或組織負擔,適當考慮企業規模以及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等政策,確定授獎獎項。市長質量獎獎金應當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五條 市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溪市市長質量獎的評定管理工作。為確保市長質量獎評定過程及評定結果的公正性和科學性,設立“市長質量獎專家評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評委會),負責質量獎的最終評審工作。
第六條 市長質量獎每年評定1次,專家評委會從申報質量獎中評出前3名,為本年度市長質量獎。專家評委會成員由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的知名學者、質量專家、企業管理專家、行業人士和政府有關部門人員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市有關主管部門、縣(區)質監局、市行業協會分別負責本系統、本轄區和本行業申報企業或組織的培育、發動和推薦工作。宣傳、推廣獲獎企業或組織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協助推薦專業人員擔任專家評委會委員。
第七條 專家評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推動、指導、監督市長質量獎評定活動的開展,決定市長質量獎評定過程的重大事項;
(二)審批市長質量獎評定標準、實施指南、評定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規范;
(三)審查、公示評審結果,確保評審結果的公開、公正和公平,向市政府提請審定市長質量獎擬獎企業或組織名單;
(四)涉及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時,邀請市監察部門參與市長質量獎評定的監督工作。
第八條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制(修)訂市長質量獎評定標準、實施指南、申報企業行業分類標準、工作程序、管理制度等;
(二)組織制(修)訂專家評委會成員資質標準及管理制度;
(三)組織制(修)訂評審員資質標準及管理制度;選拔、培訓、考核并建立評審員專家庫,組建獨立的專家評審組,建立評審員績效考評的優勝劣汰機制;
(四)組織編制市長質量獎年度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國際先進質量獎評定標準的跟蹤研究;
(五)負責受理市長質量獎的申報、組織評審以及宣傳、推廣和培育工作;
(六)調查、監督申報及獲獎企業或組織的經營管理實況、企業道德及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等;
(七)組織考核、監管評審人員的職責履行情況;
(八)向專家評委會報告市長質量獎的評審結果,提請審議候選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九條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開展市長質量獎的評審時,應充分發揮技術機構及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
第三章 申報條件
第十條 企業或組織申報市長質量獎,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在本溪市行政區域內登記注冊,從事合法生產經營5年以上;
(二)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建立卓越績效模式管理推進機構,有一定數量的自評人員,有效運行卓越績效模式1年以上并提供一年度的自評報告;
(三)具有杰出的經營業績或社會貢獻,其經營收入、上繳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和產品質量水平近3年來位居國內或省內同行業前列;
(四)具有良好的誠信記錄和社會聲譽。
第十一條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予受理申報:
(一)不符合產業、環保、質量等政策;
(二)國家規定應取得相關證照而未取得;
(三)近3年有重大質量、設備、傷亡、火災和爆炸責任事故(按行業規定)及服務質量、勞動保障等重大有效投訴;
(四)近3年國家、省、市監督抽查產品有嚴重質量問題,或存在嚴重服務質量問題;
(五)近3年內參加市、區質量活動中存在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
(六)近3年內有其它違反法律法規不良記錄的。
第四章 評定標準及方法
第十二條 市長質量獎應當體現先進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原則下,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質量獎的經驗,確定評定標準。評定標準是市長質量獎評定的基礎,也是企業或組織申報市長質量獎的自我評價、自我改進的參考依據。
第十三條 市長質量獎的評定標準包括下列事項:
(一)領導;
(二)戰略策劃;
(三)以顧客和市場為中心;
(四)測量、分析和知識管理;
(五)以人為本;
(六)過程管理、結果等部分。
各部分的每個條款都應當確定要求和相應的分值,標準總分為1000分。
第十四條 為保證市長質量獎評定標準的有效實施和在不同行業評審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標準要求下,可按農業、制造業(含建筑業)、服務業等分別制訂評定標準實施指南。實施指南將根據本行業的特點,重點在經營規模、質量管理、科技進步、市場占有率、誠信記錄和社會貢獻等方面擬訂推薦標準,以保證市長質量獎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第十五條 市長質量獎的評定應當履行下列步驟:
(一)申報企業資格審核;
(二)材料評審;
(三)現場評審和專家評委會審議;
(四)須依據評定標準逐條評分后進行綜合評價。
第十六條 獲得市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總評分不得低于600分(含600分),若當年申報企業或組織總評分低于600分(不含600分),確定該獎項空缺。
第十七條 市長質量獎評定標準根據質量管理理論及其實踐的發展,可適時進行修訂。
第五章 評定程序
第十八條 每年度市長質量獎評定前,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本局網站及媒體上公布本年度市長質量獎的申報起始和截止日期及工作安排。
第十九條 企業或組織在自愿的基礎上如實填寫《本溪市市長質量獎申報表》,按照市長質量獎評定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并提交自評報告,同時提供有關證實性材料,經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區質監分局及市行業協會之一簽署推薦意見后,在規定時限內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受理。對申報企業或組織是否符合申報條件、申報材料是否齊全進行審核,確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二十條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建立市長質量獎評審員專家庫,組建若干行業評審組,各評審組必須由3名以上的評審員(其中含行業專家)組成,評審組實行組長負責制。
第二十一條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評審組對企業或組織提交的自評報告等申報材料進行評審,對照評定標準逐條評分,形成材料評審報告,并據此提出現場評審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二十二條 通過材料評審后確定的企業或組織,由評審組按評定標準進行現場評審,形成現場評審報告。
第二十三條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材料評審報告、現場評審報告,按現場評審得分排序,提出市長質量獎獲獎企業或組織候選名單,提交專家評委會審議會議審議表決后確定擬獎名單,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示擬獎名單。
第二十四條 經公示通過的擬獎名單,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批準后,以市政府名義表彰獎勵獲獎企業或組織,由市長向獲獎企業或組織頒發市長質量獎獎杯、證書和獎金。
第六章 獎勵及經費
第二十五條 市政府分別向獲得“市長質量獎”稱號的企業或組織獎勵30萬元,獎勵經費列入當年財政預算。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六條 對弄虛作假,采取不正當手段騙取市長質量獎榮譽的企業或組織,市質監局可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批準決定撤銷其市長質量獎稱號,收回獎杯、證書,追繳獎金,并予以曝光。對騙取市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的負責人追究行政或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承擔市長質量獎評審任務的機構和人員應當依法保守企業或組織的商業秘密,嚴于律己,公正廉潔,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程序進行評審。
市質監局會同市監察部門切實加強對評審工作的監督,對在評審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弄虛作假、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機構或個人,有權取消其評審工作資格,并提請其主管部門或所在工作單位給予紀律處分,并提請行政監察或司法部門追究行政或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獲獎企業或組織應堅持應用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鼓勵其采用質量管理的新理論、新方法并不斷創新,持續提升組織績效水平。
獲獎企業或組織應在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分享成功經驗、為市長質量獎輸送優秀評審人員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全市質量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九條 獲獎企業或組織對外宣傳時應注明獲獎年度。獲獎組織再次申報獎勵應于三屆以后。再次獲獎的,授予證書和稱號,不授予獎金。
第三十條 市長質量獎獎杯、證書由市政府授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市長質量獎標志、獎杯和證書。對偽造、冒用市長質量獎標志、獎杯和證書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對偽造、冒用物品登記保存,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實施行政處罰。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各縣(區)政府可依照本辦法制定本地區相應的質量獎勵規定。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95-02-28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
2013-01-06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核查辦法
200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