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國土資源局,廳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
《安徽省國土資源市場領域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實施辦法(試行)》已經廳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執行。
2016年1月13日
安徽省國土資源市場領域信用信息
征集共享使用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推進國土資源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促進國土資源市場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暫行辦法》(皖政辦〔2015〕47號),結合國土資源管理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土資源市場領域信用信息(以下簡稱國土資源信用信息)是指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社會管理機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或者掌握的,可用于識別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信用狀況的國土資源數據和資料。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的記錄、歸集、交換、共享、公開、發布、查詢、使用、異議處理等相關活動。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 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使用,應當遵循客觀準確、及時完整,依法公開、互聯互通,強化應用、公正合規的原則,保守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保護個人隱私。
第五條 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協調推進全省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和使用。
省、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法定職責,負責征集、發布由本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形成的國土資源信用信息。
有關行業協(學)會負責征集、發布本行業協(學)會管理形成的國土資源信用信息。
受省國土資源廳委托,省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推進全省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信用信息分類和內容
第六條 國土資源信用信息按照《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暫行辦法》的規定,采用三級目錄制。
一級目錄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二級目錄為基本信息、資質信息、監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三級目錄在基本信息下設置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登記、自然人身份登記和社保登記等目錄;在資質信息下設置行政許可、資質認定、執業許可、職業資格等目錄;在監管信息下設置表彰獎勵、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裁決、違法違約、禁入限制、未履行法定義務等目錄;在其他信息下設置上述三類未能涵蓋的公共信用信息目錄。
第七條 根據信用信息的來源,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分為從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獲取的公共信用信息和實施國土資源管理形成的行業信用信息。
實施國土資源管理形成的行業信用信息,包括土地市場信用信息、礦業權市場信用信息、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信息、國土資源中介服務市場信用信息、國土資源工程項目市場信用信息等。
第八條 土地市場信用信息內容主要包括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內容信息和履行義務信息。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內容信息主要包括合同編號、簽訂時間、宗地代碼、面積、位置、用途、出讓期限、出讓金數額和支付期限、動工期限等。
履行義務信息主要包括支付出讓金、動工開發、按照規定用途、土地復墾、遵守交易規則情況、行政處罰、失信懲戒以及其他有關信息。
第九條 礦業權市場信用信息內容主要包括探礦權和采礦權出讓合同內容信息和履行義務信息。
探礦權出讓合同內容信息主要包括同編號、簽訂時間、勘查礦種和期限、勘查區塊范圍、探礦權價款等費用和支付期限等;采礦權出讓合同內容信息包括合同編號、簽訂時間、開采礦種和期限、礦區范圍、采礦權價款及支付期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義務等。
履行探礦權義務信息主要包括支付取得探礦權各項費用、實施勘查、勘查治理、遵守交易規則情況、行政處罰、失信懲戒以及其他有關信息;履行采礦權義務信息主要包括支付取得采礦權各項費用、實施采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土地復墾、遵守交易規則情況、行政處罰、失信懲戒以及其他有關信息。
第十條 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信息主要包括測繪服務合同內容信息、履行義務情況、行政處罰、失信懲戒以及其他有關信息。具體按照國家測繪局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國土資源中介服務市場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國土資源規劃服務、土地價格評估服務、土地登記代理服務、礦業權價格評估服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服務、國土資源監測服務以及其他中介服務市場信用信息。
國土資源中介服務市場信用信息內容主要包括中介服務單位資質、執業許可、中介服務合同基本內容和履行中介服務合同、遵守交易規則情況、行政處罰、失信懲戒以及其他有關信息。
第十二條 國土資源工程市場信用信息包括農村土地整治項目設計、施工、監理,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實施地質勘查以及其他工程項目市場信用信息。
國土資源工程市場信用信息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單位資質、執業許可、履行工程項目合同、遵守交易規則情況、行政處罰、失信懲戒以及其他有關信息。
第三章 信用信息征集
第十三條 省國土資源廳按照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制定統一的數據編碼和交換接口標準,建立與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互通,省、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相連的全省統一的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服務管理系統(平臺)(以下簡稱省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系統),征集、整合、交換、公開、發布國土資源信用信息,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詢等服務。
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負責省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日常維護工作,保證系統平穩運行
第十四條 實施國土資源管理形成的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征集主體,按照“誰監管、誰制作、誰錄入”的原則確定。
省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形成的信用信息,由制作該信息的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處(室、局)負責錄入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市、縣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形成的信用信息,由制作該信息的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科(股)負責錄入。
行業協(學)會管理形成的信用信息,由有關行業協會負責錄入。
省、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有關行業協(學)會,應當結合內設機構的職責劃分,將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征集錄入責任落實到具體的機構和工作崗位。
第十五條 征集的信用信息除省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系統能夠自動生成的外,負責信用信息錄入的人員應當于信息生成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將信息準確、完整地錄入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錄入信用信息時,應當通過省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系統進入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查詢信用管理相對人的名稱、信用代碼等,然后按照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系統提示錄入信息事項、事項描述、有效期限、公開范圍等相關信息。
第十六條 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以及其他具體行政行為被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尚未結案的,應當在省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系統上標注該信息尚處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狀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取消標注;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撤銷相關信用信息;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變更相關信用信息。
第四章 信用信息共享
第十七條 國土資源信用信息通過省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向本省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協(學)會推送。
錄入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系統的國土資源信用信息,通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交換到省公共征信系統,由省公共征信系統主管部門按照規定整理、發布,實現跨部門、跨區域共享。
第十八條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信用信息以及其他暫不宜公開的信用信息外,錄入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信用信息通過“信用安徽”網站和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網站,向社會公開發布。
第十九條 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用安徽”網站和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網站查詢向社會發布的國土資源信用信息。
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學)會查詢未向社會發布的本人信用信息。法人和其他組織查詢的,應當持單位介紹信、查詢經辦人員身份證;自然人查詢的,應當持本人身份證。
省不動產登記中心,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學)會收到申請后,應當及時提供查詢服務。
第二十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行業協(學)會和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失信認定和懲戒信息,應當自該信息錄入到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當日,以書面或者短信方式通知有關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處罰信息及其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已經知曉的信息除外。
第五章 異議處理
第二十一條 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認為國土資源信用信息有誤的,可以向作出該信息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行業協(學)會提出異議信息處理申請。提出異議信息處理申請時,應當提供相關證據。
第二十二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行業協(學)會收到異議信息處理申請后,應當立即在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上標注該信息處于異議申請處理狀態。
第二十三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行業協(學)會應當自收到異議信息處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異議申請事項的核查,分別作出維持、撤銷、變更處理,將處理結果告知異議申請人,并錄入國土資源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第二十四條 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失信認定和失信懲戒信息經異議申請或者主動作出撤銷或者變更的,應當自作出撤銷或者變更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將撤銷或者變更事項、理由和依據書面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省不動產登記中心受省國土資源廳委托,對撤銷或者變更事項、理由和依據進行審核,發現不符合規定的,應當提出審核意見報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后,交由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限期改正。
第二十五條 異議處理過程中,無法核查的異議信息,按照撤銷處理,不再向社會提供。
第六章 信用信息使用
第二十六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實施行政許可、資質認定、招標投標、政府采購以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時,必須查詢并使用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執行失信懲戒措施。
有關行業協(學)會在進行行業管理中,要按照行業管理規定查詢并使用行業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執行有關失信懲戒措施。
第二十七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學)會除按規定使用國土資源信用信息外,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按照規定實施聯合懲戒。
第二十八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實施行政許可、資質認定、委托開展國土資源中介和工程項目以及其他行政管理事項時,應當要求行政管理相對人簽署信用承諾書。
信用承諾書一式兩份,一份作為辦文的材料歸檔保存,另一份由簽署人持有。
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督,并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參考。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 省國土資源廳將信用管理工作納入對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年度考核內容,對信用信息采集、錄入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以及信用懲戒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第三十條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學)應當于每年1月10日前,將本行政區域或者本行業上一年度實施國土資源市場信用信息管理情況報省國土資源廳。
省不動產登記中心應當于每年1月20日前,將全省上一年度實施國土資源市場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情況報省國土資源廳。
第三十一條 從事國土資源信用管理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未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省國土資源廳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及時、準確錄入信用信息的;
(二)虛構、擅自篡改信用信息的;
(三)未按規定提供信用信息查詢的或者提供失實信用信息的;
(四)未按照規定處理異議信息申請的;
(五)擅自披露未公開的信用信息的;
(六)其他應當處理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 執行國土資源信用管理懲戒的工作人員,不按照規定執行懲戒措施,未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省國土資源廳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發布后,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文(2011)
2011-02-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特權與豁免公約》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1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2011-10-17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地震災區醫療衛生防疫工作的意見
2008-06-23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
2007-1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2008—2012年)的通知
2007-12-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的通知
2007-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
2007-08-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2007-05-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7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7-05-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03-23國務院關于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07-02-27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出現役干部轉業地方工作暫行辦法
196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