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所有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名稱中不得再稱為“大學”。昨天,北京市教委下發通知,對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校名進行規范,要求所有民辦非學歷高校校名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和“國際”等字樣。
市教委表示,此次改名旨在準確體現學校辦學類別、辦學層次,明確區分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與實施學歷教育的普通高校的名稱。按照規定,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的名稱可以為“**進修(專修、培訓、自修、補習)學院或中心”,不稱“大學”,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和“國際”等字樣。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校名中仍用“大學”“中國”“國際”等字樣的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近30所,如北京人文大學、中國信息大學、中國建設大學、北京民族大學等。根據市教委規定,各校將以現有的辦學許可證有限期限為標準,作為學校變更名稱的最后期限。學校可按照“老生老辦法”的原則,允許名稱變更前入學的學生,在結業時可以選擇取得按原來校名頒發的學業證書,實現校名變更的平穩過渡。變更校名確有困難的學校,可將達到校名規范要求的時間延長至辦學許可證的下一個有效期內。學校應制定規范校名的方案并作出書面承諾,在辦學許可證下一個有效期內達到校名規范要求。申請延長的學校應于5月17日前(或在許可證有效期到期前一周)到市教委民辦教育處提交規范校名的方案和書面承諾,辦理相關手續。
>>鏈接
北京市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目前有近90所,主要指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實施學制在二年以上(含二年)、以開展高等自學考試助學輔導和實施高等職業技術培訓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但不具備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教育機構。
此外,北京還有從事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15所,如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吉利大學等,這類民辦高校參與全國高考統一招生,可頒發正規學歷文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一號
201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988-09-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2005-12-29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