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151票。”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全票通過。
“全票通過,體現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老齡工作的關心支持,同時也說明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是滿意的。”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內司委內務室主任于建偉這樣表示。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下稱新法)給老年人帶來了哪些福音?
精神慰藉:分居子女應“常回家看看”
“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是新法第18條第2款的規定。這一內容被視作是“常回家看看”入法的體現。
2012年6月底草案初審時,這一條款曾引起爭議。支持者認為將“常回家看看”入法既強調了倫理道德的正義性,又為司法實踐提供了依據,體現了法的善意;反對者則從可操作性方面提出了不同看法。
法律通過之后,老百姓有什么樣的看法?2013年1月3日,家住北京、有3名子女不在身邊的66歲老人吳女士向記者表示:“‘不探望’算是不孝順吧,說是‘違法’太嚴重了。子女看不看父母全靠自覺,法律能有什么辦法?”
上述疑問如何解決?新法第18條第3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在法律責任部分的第75條規定,對老年人負有贍養、扶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扶養的,由有關單位給予批評教育。
在于建偉看來,新法充分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美德”的體現。
該法規定“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等也體現了這一精神。
制度突破:老年監護制度首入法
“規定老年人監護制度,是我國監護法律制度的突破。”新聞發布會上,于建偉對新法將“老年監督制度”入法給予高度評價。
該制度主要體現在該法第26條:“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這項制度如何落實?“老年人監護制度是家庭法律制度一大創新,將有利于尊重、保障老年人特別是癡呆人群、行動不便老年人的生存權。”2013年1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落實這一制度,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加強宣傳,讓人們更多地認識到該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增加老年人福祉;健全問責機制,老年人親友、社區自治組織以及民政部門要加強監督;建立監護人誠信評價制度,對列入紅名單者在晉升提拔任用時要優先考慮。
養老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不能缺少政府監督
2013年元旦期間,福建省廈門市市民王先生向當地媒體的“兩會熱線”建議:希望政府鼓勵民間投資養老機構,把費用降下來,讓利于民。
王先生的建議,在新法中有明確規定。依據該法第39條,各級政府應逐步增加對養老服務的投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財政、稅費、土地、融資等方面應采取措施,鼓勵、扶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興辦、運營養老、老年人日間照料、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等設施。
我國人口老齡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現狀引起了立法機關的高度重視。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78億。據預測,到“十二五”期末,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2033年將突破4億。與此同時,我國平均每個家庭只有3.1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動性的增強,使城鄉“空巢”家庭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50%。#p#分頁標題#e#
在鼓勵民間投資養老機構的同時,要注意對養老機構的規范和監督管理。新法規定:設立為老年人提供住宿照料服務的養老機構,應當有名稱、住所和章程、相應資金;符合條件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有基本的生活用房、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等。
“有的常委會委員和地方提出,目前有的地方養老機構收費比較混亂,有的養老機構在變更或終止時對入住的老年人沒有給予妥善安置,應當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管和管理,促進養老機構健康發展。”全國人大法律委表示,新法增加規定,各級政府應規范養老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加強監督和管理;養老機構終止的,有關部門應當為其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幫助。
該法還要求,養老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老年人的權益;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可以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用途。
社會保障:失能老人將獲護理補貼
吳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將來“老得不能動”之后的生活表示憂慮:“城里的子女要上班,照顧不上;農村的子女也要忙著打工賺錢,咋能照顧老人呢?”
吳女士的擔心,也有事實根據的。據悉,目前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超過2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約3300多萬,據預測,到2050年,失能老人將近1億。所謂“失能老人”,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即為“輕度失能”。
為解決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的經費問題,新法規定: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在社會救助方面,新法規定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給予基本生活、醫療、居住等多方面的救助和照顧;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的老年人,地方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救助。在社會福利方面,新法要求國家增加老年人社會福利,并鼓勵地方建立80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的高齡津貼制度。規定國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這對于我國的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老人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此外,新法還在優待老年人、建設老年宜居環境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規定:確立了對常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外埠老年人實行同等優待原則;豐富了現行法有關醫療服務、參觀游覽、乘坐公共交通等方面優待老人的內容;概括規定了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總體要求,即為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參與社會提供安全、便利、舒適的環境,同時規定了政府加強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主要任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3修訂)
2013-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2014修訂)
2014-07-29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2008-09-1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
2008-08-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08-03-23關于做好除雪破冰保障道路通行工作的公告
200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