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食品安全舉報獎金設上限被指欠妥
專家稱此舉或不能有效激勵更多舉報
自7月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以來,各地都已紛紛行動起來。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現已出臺的各種版本的“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中,對舉報獎金設上限,成為普遍做法。對此,有法律人士分析指出,對舉報獎金設上限,可能并不能產生激勵舉報的預期作用。
設獎金上限成普遍做法
《法制日報》記者通過網上搜索發現,在近兩個月來各地方政府出臺的“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中,幾乎都設定了對舉報人的獎金上限。
比如,山東省濟寧市的《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規定,舉報人最高可獲得5萬元獎勵。《黑龍江省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同樣將舉報獎金上限規定為5萬元。《河北省食品安全有獎舉報辦法》則規定每起案件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
而于10月下旬公布的《甘肅省食品安全有獎舉報辦法(試行)》規定,舉報線索經查證屬實的,按照舉報線索的重要程度和對群眾造成的危害程度,分別予以舉報人500元至5000元不等獎勵;為省級督辦查處的重大案件提供重要線索的,最高可獎勵兩萬元。
奪人眼球的是《遼寧省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規定,舉報獎勵上限為20萬元。按照該獎勵辦法,舉報人提供線索與調查認定的事實相符,將根據符合程度分三個等級給予獎勵。三個等級將分別得到涉案貨值5%、3%、1%的獎勵,每起案件的舉報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貨值金額按照貨品售價計算,沒有售價的按照市場上同類商品的平均價格計算。如果涉案貨值無法計算、或者按照貨值計算獎金在200元以下的,將根據線索的價值一次性給予舉報人200元至2000元獎勵。監管部門在查處中未查獲涉案貨物,但經查實案情屬實的,也將給予舉報人200元至2000元獎勵。
此舉或不利于舉報激勵
對于各地設限食品安全舉報獎金的做法,長期致力于研究我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的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應飛虎認為,在明確獎金數額時,必須對獎金的下限予以規定,盡量少對獎金上限作出限定,這有助于穩定或增強行為人對利益的預期。
他說,目前較多的規定都是設上限沒下限,這不利于對民眾產生很強的舉報激勵。在某些情形,尤其是在違法行為較多而公權機構對特定違法行為信息的獲取能力較小的情形下,設定獎金下限并取消獎金上限是必要的。
在不久前中國法學會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陜西分論壇”研討會上,來自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官員披露,2007年至2009年,上海市、區兩級共實施舉報獎勵約160件次,合計獎勵金額約11.3萬元;同期各單位食品、藥品罰沒款金額前十位的案件中,通過群眾舉報的案源僅99件次,占8.25%,合計獎勵金額約6萬元。上海市2009年4月發布《關于對舉報嚴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活動的特殊人員給予重獎的通告》后,至今只有1起重獎申請。
該位負責官員告訴記者,在現行的獎勵辦法中,一般要求舉報人本人到行政部門申請和領取獎勵,加上之前為舉報付出的,與最終能夠獲取的低額獎金相比,有時成本會高于收益,這就難以調動群眾舉報的積極性。而且獎勵程序繁瑣,獲得獎勵的周期過長,短則1至2個月,長則半年甚至1年,這也與一些舉報人希望舉報后能迅速得到獎勵的心理相距甚遠。
呼吁獎勵制度統一標準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官員指出,盡管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賦予公民舉報的權利,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了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各地各部門對舉報獎勵工作也日益重視,但目前全國并沒有一個統一操作的具體規定。這帶來了包括行政部門在舉報獎勵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各地各部門的舉報獎勵做法不一;獎勵資金難以落實;舉報獎勵標準不明確等問題。#p#分頁標題#e#
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效敏提出,從目前地方政府有關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有獎舉報制度看,有的地方規定食品安全委員會是受理有獎舉報的唯一機構;有的地方則規定工商、食品藥品、質監、衛生、商務、農業等部門分別受理各自負責監管領域的食品安全有獎舉報。但一般食品安全違法案件的舉報人是普通消費者,他們不太了解我國食品安全政府部門監管分工,不知道向哪個部門舉報。“從方便消費者舉報角度,這方面也有待改善”。
應飛虎贊同上述觀點,他認為在設計獎勵制度時,應該盡可能使獎金數額明確,這可以使舉報人對利益有穩定預期,從而強化激勵作用。他建議,對食品安全有獎舉報獎金設置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在充分估量制度收益的基礎上設定獎金;按舉報人的貢獻大小設定獎金;獎金設定需要充分考慮違法者的損害度、執法者的查處能力及執法成本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5年施行)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修正案
2010-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83年修訂)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已修訂)
1992-04-30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界線文字說明(2015)
2015-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