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廣東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資89.6億元人民幣,新開工各類保障住房12.5萬套,竣工6.1萬套。2011年,廣東計劃建設保障房31萬套,這與2010年的建設任務相比翻了幾倍,相當于過去幾年的建設總量。
住房保障條例被列入廣東今年立法計劃,也是今年的立法項目中最受公眾關注的一項。昨日,本報記者獲悉,《廣東省城市住房保障條例》草案已送至廣東省政府法制辦征求立法公眾意見(下稱“征求意見稿”)。公眾對征求意見稿有意見或建議,可于4月1日前向廣東省政府法制辦反映。
征求意見稿對于一些爭議性的問題作了明確規定,比如外地人能否享受保障住房,條例規定“有條件的市、縣可以將穩定職業并在就業地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工作人員逐步納入保障范圍”。保障房的資金方面,征求意見稿規定了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其中明確規定每年提取土地出讓收入5%以上的資金用于建保障房。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投資建設或者提供優惠政策或者通過其他途徑籌集,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承租或者銷售價格,具有保障性質的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房等多種形式。
建住房保障土地儲備制度
征求意見稿將具有當地城鎮戶籍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含單身居民)列為基本保障對象。同時規定,有條件的市、縣可以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就業地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工作人員逐步納入保障范圍。
征求意見稿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住房保障規劃和年度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住房保障年度計劃應當明確計劃年度內保障資金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性住房區域布局、供應規模、供應結構、租售比例及保障對象的范圍和主要政策措施等內容,年度計劃要點應當納入本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
征求意見稿規定,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住房保障土地儲備制度。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部門在編制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優先單獨列出保障性住房項目用地指標,明確具體地塊和空間布局,并征求同級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意見。列入住房保障土地儲備的用地,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用地功能。
公布九項資金籌集渠道
征求意見稿列了九項資金籌集渠道:
(一)中央和省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二)當地財政年度預算安排資金;(三)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后的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余額;(四)每年提取土地出讓收入5%以上的資金;(五)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和公積金貸款籌集的資金;(六)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及出租、出售配套設施回收的資金;(七)發行企業專項債券;(八)社會捐贈的資金;(九)經當地政府批準可納入保障性住房籌集資金使用范圍的其他資金。
征求意見稿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的投入??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與基本住房保障需求相適應的資金保障機制,將住房保障資金和住房保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住房保障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專款專用,政府出資的所有資金統一納入財政專戶管理。
集中建設為主并考慮配套
保障性住房采取怎樣的建設模式?市中心能否配建保障房?征求意見稿規定了三種建設模式,表述為“采取集中建設為主,舊城改造配建或者商品房搭配建設相結合的方式”。
其中特別要求,保障性住房采取集中建設的,應當充分綜合考慮居民對交通、就業、入學、醫療等生活配套設施的需求。舊城改造配建保障性住房的,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被征收人優先選擇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保障性房屋。
對于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搭配建設的,征求意見稿規定,城鄉規劃、國土部門應當在建設用地項目出讓條件中,明確配套建設的保障性住房總建筑面積、分攤的土地面積、單套建筑面積、套數、套型比例、建設標準、房屋權屬及物業管理等事項。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搭配建設的,應當同時規劃設計、同時施工建設、同時竣工交付使用。#p#分頁標題#e#
保障房面積裝修不得超標
征求意見稿規定,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工程標準及技術規范,制定保障性住房的相關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市、縣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合理確定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建筑面積、套型結構、室內裝飾裝修標準和配套設施,不得超出標準建設。
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環保、節能、經濟適用的原則完成室內裝飾裝修;其他方式籌集的保障性住房在出租和出售前,應當參照新建保障性住房的室內裝修標準,作相應的修繕。市、縣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明確具體的室內裝飾裝修要求。
建立住房保障輪候制度
征求意見稿規定,住房保障實施機構應當建立住房保障輪候冊,將經公示無異議或者有異議但經核實異議不成立的申請人,按照輪候規則列入輪候冊進行輪候。輪候信息應當公開。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老年人等國家規定的優先保障對象,輪候時享有優先選擇出入方便、樓層較低住房的權利。具體的輪候規則由市、縣住房保障主管部門制定,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在輪候期間,家庭成員及其戶籍、收入、財產和住房等情況發生變動的,申請人應當主動向住房保障實施機構申報。申請人因有關情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規定條件的,住房保障實施機構應當取消其輪候資格,并書面告知。輪候超過一定期限的,申請人應當按照規定重新申請,住房保障實施機構重新審核。
輪候到位的申請人可以在提供選擇的住房范圍內按規則選定具體的住房。輪候到位的申請人放棄選擇住房的,則重新輪候或者選擇租賃補貼,輪候在后的申請人依次遞補。
連續六月不住回收保障房
購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或者單身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購保障性住房由住房保障實施機構按照在原銷售價格基礎上綜合考慮住房折舊和物價水平等因素后確定的價格予以收回:
(一)無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以上未在所購住房內居住的;(二)擅自出租、出借、轉讓或者抵押所購住房的;(三)將保障性住房用于經營性用途;(四)通過購買、繼承、贈予等方式擁有其他完全產權住房的;(五)全部家庭成員戶籍均遷出當地的;(六)因銀行實現抵押權而處置保障性住房的;(七)法律、法規規定或合同約定的其他違法或違約情形。
同樣,租賃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或者單身居民有下列七種情形之一的,住房保障實施機構應當按照合同約定要求其支付違約金,并可以根據約定或者法定情形解除合同,強制收回出租住房:
(一)無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以上未在保障性住房內居住的;(二)無正當理由連續兩個月或者累計6個月以上未繳納租金的;(三)擅自互換、出借、轉租、抵押保障性住房的;(四)將保障性住房用于經營性用途的或者改變使用功能的;(五)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租賃的保障性住房嚴重毀損的;(六)經審核不再符合租住保障性住房資格條件的;(七)法律、法規規定或合同約定的其他違法或者違約情形。
政府違法取消下一年用地
征求意見稿對各地政府、保障房建設有關部門及其負責人、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單位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其中,對未依法編制住房保障規劃和年度計劃的、保障性住房用地年度供應量占居住用地年度供應總量的比例違反國務院、省有關規定的以及土地出讓收入用于城鎮住房保障的比例違反國務院、省有關規定等情況,情節嚴重的,規定不得下撥下一年度用地指標。
以下幾種情況,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受處分:
(一)發展改革部門未按規定制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計劃的;(二)以配建方式建設保障性住房,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未將配建套數、建設標準、回購價格、收回條件等內容納入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三)財政部門未按規定對住房保障資金的籌措、使用進行監管的;(四)國土資源部門未對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總量的比例和土地使用情況進行監管的;(五)物價部門未按規定對保障性住房租金和銷售價格進行調整的;(六)未依法出具按規定需由本部門出具的收入、戶籍等證明材料,或者未依法提供申請人的有關情況的;(七)稅務、金融、審計等其他有關部門未依法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的。#p#分頁標題#e#
保障性住房開發建設單位未按保障性住房標準開發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
弄虛作假騙房可追究刑責
征求意見稿規定,申請人故意隱瞞、虛報或者偽造有關信息騙取城鎮住房保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處以警告,責令退回保障性住房和租賃補貼,并可處騙取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申請人在五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城鎮住房保障。
以賄賂等不正當手段獲取保障性住房或者租賃補貼的,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解除保障性住房租賃、買賣合同或者租賃補貼協議,收回保障性住房或者補貼資金,還要處以數倍的罰款,五年內不得再次申請保障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1年修正)
2011-01-08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一號
2013-03-14各級地方人民檢察署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城市綠化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通知
2010-01-18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2009-09-09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009-09-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6-01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4-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1國務院關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
2008-08-12關于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依法懲處非法集資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
200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