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黨75年歷史上第一次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作出的專門決定。
????“這份文件對于我國司法機關的建設和司法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任孫華璞告訴《瞭望新聞周刊》。??
????著眼于維護戰略機遇期的和諧穩定
????在
最高人民檢察院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國慶看來,中央的文件很好地體現了黨在十六大提出的“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思路。
????“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更需要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這就要求比以往更重視
法律的作用,重視司法機關的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司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維護整個國家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
????他同時認為,“中央的決定是從社會客觀實際、從我國司法工作規律中總結出來的,體現了司法工作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
????當前,我國社會總體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各種利益沖突增多,影響社會穩定的消極因素增加。去年全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審結危害國家安全、走私、
金融詐騙、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毒品、貪污、受賄等重大犯罪案件445件,比前年上升11.25%。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一審
刑事案件68萬余件,判處罪犯84萬余人,分別上升6.17%和10%。審結重大責任事故、重大勞動
安全事故、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等犯罪案件1050件,判處罪犯1296人;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國家工作人員
職務犯罪案件兩萬余件。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正處在關鍵階段,既是重要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又是人民內部矛盾凸顯、
刑事犯罪高發、對敵斗爭復雜的時期。對此,陳國慶認為,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征,各種矛盾更加錯綜復雜,刑事發案居高不下,人民內部矛盾以及由此引發的各類群體性事件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司法機關打擊犯罪、化解矛盾,維護戰略機遇期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他說。
????孫華璞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人民法院將繼續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依法嚴懲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暴力恐怖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以及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群體性案件的快捷處理機制。重點審理涉及土地征用、
房屋拆遷、工廠排污以及企業職工下崗、工資福利、
勞動者權利保護等群體性案件。加大對涉及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等行政案件的審判力度。大力推行
國家賠償案件審理聽證制度,維護賠償請求人的合法權益。
著眼于充分發揮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職能
????改革與發展不斷調整著原有的利益格局,由此產生各種復雜的甚至對抗性的矛盾。在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過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以其權威性和示范性,發揮守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不可替代的作用。
????孫華璞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多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人民法院經費保障、編制保障、職業保障以及物質裝備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一些地方法院經費不足、編制缺乏,職業保障不到位,物質裝備落后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與審判工作的發展很不適應。
????“《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人民法院的工作保障機制,為人民法院事業的發展提供財力、人力、物力等全方位的保障與支持。”他說。 #p#分頁標題#e#
????“各種社會矛盾更多地以訴訟形式不斷進入司法領域。”陳國慶對《瞭望新聞周刊》說。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社會生活的意識、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意識不斷增強,對當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司法不公等問題反應強烈,為司法機關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提出了大量任務。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司法機關要拱筑守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堅強防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司法職能的發揮與全社會對公平正義的需求還不適應,司法隊伍的總體狀況與繁重的工作任務還不適應,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設還不完善等。
????陳國慶認為,中央的決定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非常具有針對性。文件提出解決司法工作中隊伍建設問題、保障機制問題,加強和改善黨對司法機關的領導;指出各級黨委要把兩院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特別注重隊伍建設,解決司法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強調黨要樹立法治觀念,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創造良好的環境。這些具體的指示,都為進一步提升法治水平,優化法治環境,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創造了條件。
????“舉例來說,以前個別地方黨委為了發展經濟,要求“兩院”進行招商引資,或者其他與自身職能不相符的行為,并且下達任務指標。”陳國慶說。“中央文件明確提出不能要求“兩院”從事招商引資、經濟創收的活動,非常有針對性,為司法機關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能力提供了保障。”
????著眼于建設高素質的法官和檢察官隊伍
????當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所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司法工作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基本矛盾仍然表現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司法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
????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加強司法機關的各項建設,切實提高司法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能力,運用司法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服務經濟建設、促進改革發展的能力。
????孫華璞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隊伍,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礎。
????他指出,下一步各級人民法院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建立和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高級人民法院要在2006年底前完成本地區基層人民法院經費基本保障標準的制定工作,確保基層人民法院公用保障標準的落實,對基層人民法院編制內的人員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統一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將積極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努力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爭取增加中央政法補助專款對人民法院補助的額度,加大對中西部貧困地區人民法院裝備購置、房屋維修和辦案支出的補助力度。
????二是逐步解決法官編制不足問題。最高法院將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增加政法專項編制,用于緩解部分地區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時爭取增加適當的機動編制,用于基層人民法院引進急需的高素質人才。根據中、西部地區法官短缺現象和司法考試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對改進和完善司法考試制度提出建議。
????三是完善法官職業保障機制。各級人民法院將認真落實《公務員法》、《
法官法》關于法官職業保障的有關規定,推動適合法官職業特點的任用、晉升、獎勵、撫恤、醫療保障和工資、福利、津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積極與組織人事、財政等有關部門合作,逐步建立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工資制度,依法落實審判津貼。對因公殉職的法官實行撫恤制度,中央財政設立的特別補助金和特別慰問金專款,要專項用于因公殉職的法官家屬的生活補助。積極與組織人事部門協調、適當提高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干部職級比例。注意法官隊伍年齡結構的合理配置,既要創造有利于年輕法官成長的條件,又要充分發揮審判經驗豐富的資深法官的作用。 #p#分頁標題#e#
????四是加強物質裝備建設。各級人民法院將積極配合各級黨委和政府將法院基礎設施、技術裝備和信息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財政預算,提倡和推行人民法院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代建制”,審判法庭、人民法庭建設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力爭2008年基本完成建設任務。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逐步推行網上立案、網上閱卷、網上蓋章,逐步實行審判、政務、事務管理網上運行,實行司法工作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05年推出的《未來三年檢察改革規劃》中,也提出改革和完善檢察干部管理體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檢察隊伍,包括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通過考試錄用工作人員的制度,實行面向社會、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任職資格的人員中公開選拔初任檢察官的制度。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站首頁,可以在顯眼處看到面向全國公開遴選檢察官的公告。其公開遴選的職位分為刑事檢察、職務犯罪偵查、法律政策研究、綜合調研四大類,共20名,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所有職位對學歷條件、工作經歷和政治業務素質都提出很明確的要求,標準相當苛刻。
????據《瞭望新聞周刊》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決定》表現出了非常積極的反應。“兩院”都認為,中央下發這個文件,在全黨全國范圍內,社會各界包括人民群眾、有關部門充分提高對司法機關的認識,重視法律的權威,更加有利于社會公平和正義的維護,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維護社會整體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作用。
????《決定》為司法機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對于加強司法機關的建設,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陳國慶總結說。“其重要影響將通過貫徹這個文件顯現出來。”□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董瑞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