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電子網絡構成的虛擬商業世界里,域名對于企業而言就好比商標、字號在現實市場交易中的顯著作用。而有些企業或者個人正是利用網絡域名“先申請先注冊”的原則以及一些馳名商標、知名企業不重視域名保護的漏洞,大肆搶注域名,囤積居奇,以圖高價出售或出租域名從中牟取暴利,從而導致域名糾紛頻發。
全國首例域名不侵權案調撤結案
廣東省
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近日就成功調解了一起網絡域名搶注案件。
任何人在網頁瀏覽器上輸入“中國電信.cn”,彈出的卻是廣東天馬廣告公司的網頁。國家有關域名爭議解決機構認為該廣告公司行為有惡意搶注嫌疑,要求該公司將域名歸還給中國電信集團。天馬廣告公司不服該中心裁決并起訴至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要求法院確認其注冊的“中國電信.cn”域名不侵權。
據悉,該案是全國首例要求確認域名不侵權糾紛案,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
經禪城區法院審理查明,原告廣東天馬廣告公司于2003年注冊“中國電信.cn”域名,有效期為五年至2008年7月25日。2006年3月底,中國電信集團為保護自身權益向國家有關域名爭議解決中心投訴天馬廣告公司追討“中國電信.cn”域名。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程序規則》的規定,經過一個多月的仲裁,國家域名爭議中心仲裁組的專家認為,在被投訴人天馬公司注冊爭議域名前,中國電信已經取得了“中國電信”商標的注冊證書,而有爭議的中文域名具有足以導致混淆的近似性,讓用戶誤以為其網站展示的產品和服務是源自中國電信,或經授權發布極有可能給中國電信的業務和商譽造成損害。另外,被投訴人廣東天馬廣告公司在明知“中國電信”商標的知名度,而自己對該域名不享有任何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仍搶注,表明具有惡意。因此,專家組認定天馬公司對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權益,裁決該公司將該中文域名轉移給中國電信集團。
天馬公司則認為,在2006年3月17日后發生的域名爭議問題均應適用新的《域名爭議解決辦法》。該辦法規定“爭議域名注冊期限滿兩年的,域名爭議中心不予受理”,而爭議域名注冊于2003年,已經超過兩年,因此域名爭議解決機構不應受理。據此,天馬廣告公司于2006年4月17日向禪城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其享有對爭議域名的合法權益,其對該域名的注冊行為不構成侵權。
立案后,中國電信集團提出
管轄權異議,經兩審均被裁定駁回。2006年10月19日上午,禪城區法院對該案進行一審
開庭,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法庭從法理上向雙方闡明了案件的法律適用,并在聽取雙方意見后,法庭沒有當即宣判,而是給予雙方一定時間庭外和解。其后,主審
法官又多次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闡明利弊關系,寓釋法于說理中,特別指出無論是仲裁還是訴訟都會耗時耗力并可能對中國電信商標持有者的權益造成進一步的損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了
和解協議,并簽署保密條款,約定結果雙方不對外公開,現該案已依原告申請撤訴結案。
搶先注冊并不一定是惡意注冊
當前,國內計算機網絡域名侵權糾紛已顯日趨增多之勢。出現糾紛之后,除了雙方自行協商解決外,尚有兩個主要解決域名糾紛的途徑。一是司法解決途徑。即雙方協商無果情況下,可以直接向域名糾紛
侵權行為地或者
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或有管轄權的基層法院起訴;二是通過域名爭議解決機制。即向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和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投訴,主要依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和《程序規則》,以及上述機構制定的補充規則來解決。
那么人民法院是如何認定惡意搶注的呢?其與搶先注冊之間又有何區別呢?記者采訪了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黎青松。#p#分頁標題#e#
黎青松認為,惡意搶注域名的行為是有多種情況的,如為商業目的將原告馳名商標注冊為自己的域名;為商業目的注冊、使用與原告的注冊商標、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與原告提供的產品、服務或者原告網站相混淆,誤導網絡用戶訪問其網站或其他在線站點;曾要約高價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域名獲取不正當利益的;注冊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準備使用,有意阻止權利人注冊該域名等。但是,被告若能舉證證明在糾紛發生前其所持有的域名已經獲得一定的知名度,且能與原告的注冊商標、域名等相區別,或者具有其他情形足以證明其不具有惡意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認定被告具有惡意。因此,搶先注冊的行為并不必然是惡意注冊,只有符合上述幾種情形時才能構成惡意搶注。
人民法院審理域名糾紛的主要事實和法律依據是什么呢?黎青松認為,法院審理主要查明以下事實:被告搶注的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是否構成了對原告合法擁有的馳名商標的復制、模仿、翻譯或音譯;或者與原告的注冊商標、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誤認;被告是否對該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權益,也無注冊、使用該域名的正當理由;被告是否具有惡意等。人民法院在審理域名糾紛時,主要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標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
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規定。
要及時注冊與自己的商標等標識相關的域名
記者了解到,禪城區法院作為廣東省僅有的8個擁有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管轄權的基層法院,2006年共受理了5起域名糾紛案件。這類案件主要集中兩類:一是侵犯商標權、商號權,特別是注冊和使用與馳名商標或知名品牌相同或相似的域名行為;二是被告搶注域名的行為,違反了民法通則及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則,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
為此,企業應當采取措施,保護自己的域名權益不受非法侵害。有專家指出,最重要的是及時注冊與自己的商標、字號等標識相關的域名。特別是要注重對域名的防御性注冊,將商標、商號、名稱、品牌口號與域名實現統一注冊,特別是注意在不同的類別上注冊各類主域名及其衍生或相似域名或域名組合,建立一個完整的域名防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