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以144票贊成、3票反對、3票棄權,表決通過了中醫藥法。中醫藥法共9章63條,將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從無到有,從初具雛形到走向成熟,中醫藥法凝聚了社會各界的共識和智慧。“這是中醫藥行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出臺一部立得住、行得通、切實管用的中醫藥法是中醫藥行業的夙愿。”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介紹,在法律制定過程中,參與起草、修改的20多個部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反復論證、深入調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用“工匠精神”對每一項條款、每一個詞語“精雕細琢”。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王國強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做好中醫藥法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制定中醫藥法配套規章及制度,嚴格執法,確保法律落地生根,切實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中醫藥傳承發揚面臨困難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中醫類醫院(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院)3732所,中醫類醫院床位75.5萬張,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39.8萬人,2014年中醫類醫院總診療人次5.31億。中藥生產企業達到3813家,中藥工業總產值7302億元。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疑難病癥、重大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堅持中西醫并重,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2003年國務院制定的中醫藥條例對促進、規范中醫藥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特色和優勢發揮不夠充分;現行醫師管理、藥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適應中醫藥特點和發展需要,一些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無法通過考試取得醫師資格,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品種萎縮明顯;中藥材種植養殖不規范,影響中藥質量;中醫藥人才培養途徑比較單一,人才匱乏;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傳承、發揚面臨不少困難,等等。與此同時,中醫藥法制建設相對滯后,對中醫藥事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為此,中醫藥界一直呼吁制定一部較為全面的中醫藥法,幾乎每年兩會都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制定中醫藥法的議案、提案和建議。為了進一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中醫藥法列入立法規劃。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快中醫藥立法工作。2011年12月原衛生部向國務院報送了中醫藥法草案(送審稿),2015年12月中醫藥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8月、12月進行三次審議后通過了中醫藥法。
依法保障促進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法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醫藥法針對中醫藥自身的特點,以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藥為宗旨,著眼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改革完善了中醫醫師、診所和中藥等管理制度,強化政策支持與保障,堅持規范與扶持并重,注重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有利于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有利于促進中醫藥的繼承和發展,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醫藥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規范中醫藥從業行為,保障醫療安全和中藥質量,有利于保持我國作為傳統醫藥大國在世界傳統醫藥發展中的領先地位。
此外,中醫藥法的出臺有利于提升中醫藥的全球影響力,在解決健康服務問題上,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樣本,為解決世界醫改難題作出中國的獨特貢獻。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中醫藥法將黨和國家關于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將人民群眾對于中醫藥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體現出來,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p#分頁標題#e#
第一,制定中醫藥法對于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藥法在中醫藥管理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保障力度,大力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同時堅持扶持與規范并重,加大對中醫藥的監管力度,保障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質量安全,對于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制定中醫藥法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正在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特別是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在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制定中醫藥法,依法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制定中醫藥法對于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和應用,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中醫藥是中華文化、醫學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獨特貢獻。制定中醫藥法的影響力不僅是國內的,也是世界的,是為解決世界醫改問題提供的中國方案。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有助于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擴大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適應“走出去”戰略的需要。
加大中醫藥違法處罰力度
中醫藥法內容全面豐富,在具體制度設計中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體現了中醫藥自身特點,符合行業和民眾期盼,符合中醫藥發展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規范性和實用性。該法主要有五大亮點:
明確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一是明確“中醫藥”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明確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三是明確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四是明確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中醫藥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西醫藥,例如,中醫服務人員存在師承等培養方式,中醫診所主要是醫師坐堂望聞問切,服務簡便,不像西醫醫療機構需要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中醫藥法充分考慮到中醫藥的特點和發展需要,對執業醫師法、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規定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完善:一是改革完善中醫醫師資格管理制度,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經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即可獲得中醫醫師資格。二是改革完善中醫診所準入制度,將中醫診所由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三是允許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憑處方炮制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藥飲片,或者對中藥飲片進行再加工。四是對僅應用傳統工藝配制的中藥制劑品種和委托配制中藥制劑,由現行的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五是明確生產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復方制劑,在申請藥品批準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
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與人民群眾的中醫藥服務需求相比,我國中醫藥資源總量仍然不足,中醫藥服務能力仍然薄弱。為此,中醫藥法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一是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二是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舉辦規模適宜的中醫醫療機構,扶持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三是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的收費項目和標準,體現中醫醫療服務成本和專業技術價值。四是明確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五是發展中醫藥教育,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大對中醫藥科學研究和傳承創新的支持力度,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和應用。六是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七是明確國家采取措施,加大對少數民族醫藥傳承創新、應用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加強少數民族醫療機構和醫師隊伍建設;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結合實際,制定促進和規范本地方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辦法。#p#分頁標題#e#
加強對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生產經營的監管。針對中醫藥行業中存在的服務不規范、虛假宣傳、中藥材質量下滑等問題,中醫藥法堅持扶持與規范并重,進一步規范中醫藥從業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提升中藥質量:一是明確開展中醫藥服務應當符合中醫藥服務基本要求,發布中醫醫療廣告應當經審查批準,發布的內容應當與批準的內容相符。二是明確國家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準,加強對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三是加強中藥材質量監測,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四是鼓勵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使用劇毒、高毒農藥。五是加強對醫療機構炮制中藥飲片、配制中藥制劑的監管。
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一是規定中醫診所、中醫醫師超范圍執業,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執業活動、吊銷執業證書。二是規定舉辦中醫診所、炮制中藥飲片、委托配制中藥制劑應當備案而未備案,或者備案時提供虛假材料,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止執業活動或者責令停止炮制中藥飲片、委托配制中藥制劑活動,其直接責任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中醫藥相關活動。三是規定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未依法備案,或者未按照備案材料載明的要求配制中藥制劑的,按生產假藥給予處罰。四是規定發布的中醫醫療廣告內容與經審查批準的內容不相符的,撤銷該廣告的審查批準文件,一年內不受理該醫療機構的廣告審查申請。五是規定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3修訂)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五號)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決定
2011-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修正案
2010-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九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一 號
2008-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一)
1988-04-25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修定]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7-24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