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一項偉大事業,對于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健全雙層經營體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小康目標,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極其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全國各地對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一定經驗。現在的問題是,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和原則,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使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快更健康地發展起來,在農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就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明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和原則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近幾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形式,要以鄉村集體或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以專業經濟技術部門為依托,以農民自辦服務為補充,形成多經濟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從現實情況看,大體包括五個主要方面: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的以統一機耕、排灌、植保、收割、運輸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二是鄉級農技站、農機站、水利(水保)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經營管理站和氣象服務網等提供的以良種供應、技術推廣、氣象信息和科學管理為重點的服務;三是供銷合作社和商業、物資、外貿、金融等部門開展的以供應生產生活資料,收購、加工、運銷、出口產品,以及籌資、保險為重點的服務;四是科研、教育單位深入農村,開展技術咨詢指導、人員培訓、集團承包為重點的服務;五是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戶開展的專項服務。這五個主要方面構成了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雛形。對此,要肯定下來,堅持下去,不斷完善發展。同時,鼓勵各地方、各部門在實踐中勇于探索和創造,努力建設一個適合不同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多樣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內容,是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各地涌現的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系列化綜合服務組織,很受農民歡迎,應鼓勵發展。在具體發展步驟上,要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選擇農民最急需的服務項目入手,注重實效,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地由單項服務向多項服務、系列服務乃至綜合配套服務發展。提倡在縣、鄉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下,理順部門關系,實行多部門服務功能配套,優勢互補,在生產、加工、銷售中形成合力,加快農村商品經濟發展。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原則:(一)農民接受服務實行自愿的原則。服務組織要根據農民的需要開展服務,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益吸引農民,不要代替農戶做那些自己可以決策和自己干得了的事情,或者暫時不愿接受的事情。(二)服務體系的發展實行量力而行的原則。既要抓緊,又不要操之過急,不強求一律,要從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積極穩步發展。(三)基本實行有償服務的原則。服務實體要根據保本微利的要求,合理收取服務費用,不以盈利為目的。屬于國家和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民的扶持,以及協調組織方面的工作,實行無償服務。
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鄉、村服務實力
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是搞好鄉、村服務的基礎。凡是鄉、村服務搞得好的,一般是集體經濟實力比較強大的地方,鄉鎮企業比較發達的地方。要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強化農業服務,完善雙層經營,進一步發揮家庭經營的活力。集體經濟發展了,不僅有了建設服務體系的力量,而且有利于鞏固基層政權,減輕農民負擔,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的凝聚力。發展集體經濟,主要是靠進一步發展鄉鎮企業,開發新的農業資源,開辟新的生產門路,擴大新的財源,以及按承包合同規定收取提留和承包金等辦法,逐步增加集體積累,決不能采取“一平二調”的辦法,違背農民意愿收回承包地的辦法。
發展農業生產服務,是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凡是服務搞得好的地方,就可以使雙層經營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集體經濟力量不斷壯大。在集體經濟薄弱的地方,不能等到經濟實力強大以后再去辦服務,可以從主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和技術推廣等服務項目開始,也可以從收益較高、有利于服務組織自我發展的產后運銷抓起,通過發展服務壯大集體經濟。
三、充分發揮專業經濟技術部門的職能作用
有關專業經濟技術部門以及與農業直接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都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依托力量,要調動他們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積極性,切實發揮他們的職能作用。
要加強鄉級技術推廣機構建設。為了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第一線服務,決定把鄉級技術推廣機構定為國家在基層的事業單位,其編制員額和所需經費,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需要和財力自行解決。對此,人事部會同農業部等有關部門要研究制訂具體實施方案。要提高基層技術推廣機構人員的素質,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為生產服務的觀念,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實行承包服務責任制,打破“大鍋飯”。對有突出貢獻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優先考慮工資晉級。
農村供銷合作社有數十年的經營歷史,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大批人才和具有相當的服務設施,有條件為農民提供綜合服務。農村技術推廣機構,擁有大批的技術人員和推廣手段,農業技術教育日益發展壯大,是科教興農的重要力量。要搞好農商結合,農科教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共同努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要允許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根據有關規定,興辦農業服務實體,國家原有的事業費保持不變。開展有償服務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工作條件,進一步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要鼓勵科研、教育單位和科技人員到農村去,開展各種有效的農業技術服務。他們的智力投入應當同產生的經濟效益掛鉤,取得合理報酬。他們的職稱評定和晉級要與實際貢獻結合。
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要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原材料產地直接掛鉤,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圍繞拳頭產品搞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在企業與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之間通過合同方式,形成穩定的供求關系。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加強對合同的監督和管理。
四、積極支持農民自辦、聯辦服務組織
近年來,許多地方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大量涌現出由農戶自辦、聯辦的服務組織,以及各種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等民辦服務組織,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中起著不可忽視的補充作用。各級政府對農民自辦、聯辦服務組織要積極支持,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要加強管理,引導他們健康發展。金融、科技、商業等部門,對戶辦、聯戶辦、其他民辦的服務實體,要在資金、技術、生產資料供應等方面給予支持。
五、建立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保證制度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除了管好用好現有各個渠道資金以外,主要依靠集體經濟組織和服務組織自身積累,國家在財政和信貸資金方面給予必要的扶持。
鄉鎮企業以工補農建農資金,在使用上要把支持鄉、村集體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個重點。鄉村集體服務組織除自身需要辦成經濟實體,開展有償服務外,還可以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興辦一些加工企業,解決服務資金不足問題。
各級財政要調整現有支農資金的使用結構,把支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今后中央和地方財政都要在預算中適當增加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專項用于那些鄉、村服務剛剛起步而經濟又比較落后的地區。同時,在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特別是商品基地建設投資)、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資金的使用上,也要增加服務體系建設的比重。
農村信貸要把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投放的一個重點。隨著服務體系發展,人民銀行每年要適當增加新的農貸規模和資金,不斷增強支持力量。對鄉、村集體服務實體要方便開戶和結算,對新辦服務實體所需貸款的自有資金比重可適當降低,同時相應落實貸款安全保證措施。
六、在工商管理和稅收方面實行扶持政策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各類服務實體辦理注冊登記時,應給予支持和照顧。農業服務實體實行低償服務,通常收入較低,自我積累能力較弱。因此,稅務部門對經營有困難和新開辦的服務實體,以及鄉、村集體服務組織為解決經費開支、減輕農民負擔而創辦的企業,要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七、把支持技術服務和完善生產資料專營結合起來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供銷社的農資經營單位,是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專營的主渠道。為了支持基層技術推廣機構實行“技物結合”,科學地用肥用藥,更好地為生產服務,供銷社農資部門要根據技術推廣的需要,批發給一定份額的生產資料,具體品種、數量由供銷社農資部門和技術推廣機構雙方商定。國發〔1989〕87號文件中關于“屬中央和地方指令性計劃以外的化肥、農藥,在與農資部門計劃銜接后,可與生產廠家直接訂貨”的規定,繼續貫徹執行。技術推廣機構銷售的化肥、農藥、農膜等,只用于接受技術服務的農戶,零售價格執行統一規定的標準,并同基層供銷社一樣免征營業稅。
八、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和協調
各級政府要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擺到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力爭在“八五”期間,把以鄉鎮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全國農村多數地區逐步建立起來,開展有成效的生產服務。在大中城市郊區和經濟較發達地區,“八五”期間要以縣為單位,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起服務功能比較齊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開展全程化、系列化服務,使受益農戶基本普及。
省、市、縣、鄉政府都要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協調制度,確定一位負責同志主持協調工作,定期召開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總結交流經驗,及時解決問題,統一規劃和指導,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健康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2016-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3修訂)
2013-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七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
1992-04-0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1997-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關于做好鐵路滯留旅客疏導工作的公告
2008-02-02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08-01-11國務院關于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批復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