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條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解讀:這里應當注意的是此條使用的名詞是“故意”而非“明知”。與刑法上明知構成故意的前提不同,民法上故意與明知的關系則不能概而論之。民法上的明知應是民事主體對其行為的性質或因行為而產生的結果的確定性認識,而故意則是指對其采取一定行為的主觀上主動的心理意愿。如某甲以“碰瓷”為生,某日在其“工作”過程中不慎被撞成重傷,我們不能認為某甲事先對其被撞傷或者撞成重傷的結果是明知或者希望發生的,但是我們完全能夠判斷,這一交通事故侵權行為的發生是有由其主觀意愿支配下主動的“碰瓷”行為而造成的。因此根據本條,對某甲的損害,行為人不應承擔責任。當然我們應當在適用本法條的時候注意,對于受損害人的故意所負舉證責任的應歸于行為人,以防止此免責條款被亂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2018修正)
2018-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年修正)
2007-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
1979-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修訂)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