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解讀:列舉了此法所保護的法益對象。但此法中所針對的主要對象只有前6項,只有一條涉及第7項隱私權。對所列舉的其他權利的保護多在其他法規中體現,在此法中是否須一一列舉在立法討論過程中有過爭議,對外公布版依然如數列舉,可能是對以后修正或者民法典的編撰留下伏筆或者說是立法空間。
亮點在于首次在我國成文法中列舉了隱私權這一概念。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而在此法出臺之前,我國并無事實上的隱私權利的規定,故而學界僅冠以隱私利益,而實踐中則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對隱私利益的保護是參照名譽權的形式來加以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4-29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
1970-01-01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