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解讀:此條文適用的前提是,侵害人身權益而造成財產損失。適用順序是,被侵權人受到的損失—無法確定的—侵權人所獲得利益—還是無法確定的—協商—協商不成起訴的—法院確定。這里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某甲欲著書立說,已與出版商簽約,但出版前發現其手稿被某乙公布于網絡,使得出版后的書籍銷路大打折扣。這個案件中某甲因著作權受到侵犯書籍銷路受損符合本條因人身權利受到財產損失,但是其損失卻無法計算。同時某乙也未因侵犯某甲著作權而獲得任何財產利益,也就是出現了“損人不利己”的情況。按照前面說列本條適用順序,侵權人沒有獲得利益的情況下,能不能按照協商——法院確定的順序繼續適用本法條呢?核心問題就是“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是否包含了“沒有獲得實際利益”的情況。這一點恐怕有得司法解釋予以明確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9修正)
2019-04-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中涉及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0-03-19國務院關于黃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7-21國務院關于做好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8-02-18國務院關于松花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2-16國務院關于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
2008-01-13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
2007-10-09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