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控制檢疫傳染病通過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傳播,防止檢疫傳染病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列車、船舶、航空器和其他車輛(以下簡稱交通工具)出入檢疫傳染病疫區和在非檢疫傳染病疫區的交通工具上發現檢疫傳染病疫情時,依照本條例對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實施交通衛生檢疫。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口岸的國境衛生檢疫,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以及國務院確定并公布的其他傳染病?!z疫傳染病的診斷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監督管理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內交通衛生檢疫監督管理工作?!¤F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職責劃分,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國內交通衛生檢疫工作。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確定檢疫傳染病疫區,并決定對出入疫區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實施交通衛生檢疫。
第六條 對出入檢疫傳染病疫區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有權采取下列相應的交通衛生檢疫措施: (一)對出入檢疫傳染病疫區的人員、交通工具及其承運的物資進行查驗; (二)對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和與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醫學檢查及其他應急醫學措施;?。ㄈΡ粰z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實施控制和衛生處理;?。ㄋ模νㄟ^該疫區的交通工具及其??繄鏊?,實施緊急衛生處理;?。ㄎ澹┬枰扇〉钠渌l生檢疫措施?!〔扇∏翱钏薪煌ㄐl生檢疫措施的期間自決定實施時起至決定解除時止。
第七條 非檢疫傳染病疫區的交通工具上發現下列情形之一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有權對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實施交通衛生檢疫:?。ㄒ唬┌l現有感染鼠疫的嚙齒類動物或者嚙齒類動物反常死亡,并且死因不明;?。ǘ┌l現鼠疫、霍亂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鼠疫、霍亂病人; (三)發現國務院確定并公布的需要實施國內交通衛生檢疫的其他傳染病?!】缡 ⒆灾螀^、直轄市在非檢疫傳染病疫區運行的列車、船舶、航空器上發現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決定對該列車、船舶、航空器實施交通衛生檢疫和指令列車、船舶、航空器不得停靠或者通過港口、機場、車站;但是,因實施交通衛生檢疫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須由國務院決定。
第八條 在非檢疫傳染病疫區的交通工具上,發現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時,交通工具負責人應當組織有關人員采取下列臨時措施:?。ㄒ唬┮宰羁斓姆绞酵ㄖ胺酵?奎c,并向交通工具營運單位的主管部門報告;?。ǘz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和與其密切接觸者實施隔離; (三)封鎖已經污染或者可能污染的區域,采取禁止向外排放污物等衛生處理措施; (四)在指定的??奎c將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和與其密切接觸者以及其他需要跟蹤觀察的旅客名單,移交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五)對承運過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的交通工具和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實施衛生處理。 交通工具??康氐目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采取控制措施。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出入檢疫傳染病疫區的或者在非檢疫傳染病疫區發現檢疫傳染病疫情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經檢疫合格的,簽發檢疫合格證明。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憑檢疫合格證明,方可通行。 檢疫合格證明的格式,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商國務院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條 對拒絕隔離、治療、留驗的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和與其密切接觸者,以及拒絕檢查和衛生處理的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交通工具、??繄鏊拔镔Y,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應當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采取強制檢疫措施;必要時,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公安部門予以協助。
第十一條 檢疫傳染病疫情發生后,疫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向有關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通報疫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接到疫情通報后,應當及時通知有關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 檢疫傳染病疫情的報告、通報和公布,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加強對檢疫傳染病防治的監督管理,會同國務院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擬訂國內交通衛生檢疫實施方案。
第十三條 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和與其密切接觸者隱瞞真實情況、逃避交通衛生檢疫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拒絕接受查驗和衛生處理的,給予警告,并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引起檢疫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在非檢疫傳染病疫區的交通工具上發現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時,交通工具負責人未依照本條例規定采取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引起檢疫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的衛生主管機構,對發現的檢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和與其密切接觸者,未依法實施臨時隔離、醫學檢查和其他應急醫學措施的,以及對被檢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及其停靠場所未依法進行必要的控制和衛生處理的,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引起檢疫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本條例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1985年9月19日國務院批準、1985年10月12日鐵道部、衛生部公布的《鐵路交通檢疫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文(2011)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1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三號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九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失效]
1978-03-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1988)
198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超過批準用地面積不大的新建房屋是否可以用罰款代替責令限期折除的答復
1991-10-0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98修正)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