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條文注釋
詐騙,是指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
詐騙罪具有以下特征:行為人主觀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行為人實施了詐騙行為,至于詐騙財物是歸自己揮霍享用,還是轉歸第三人,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數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 本條中所說“本法另有規定的”,是指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對某些特定的詐騙犯罪專門作了具體規定,如金融詐騙、合同詐騙等,對這些詐騙犯罪應當適用這些專門的規定,不適用本條。
實踐中應注意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在行為人實施的犯罪活動中既使用了欺騙手段,又使用了竊取手段的情況下,區分二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非法占有財物其主要作用的手段是什么。如果起主要作用的手段是欺騙,就應定詐騙罪;否則,應以盜竊罪論處。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九至十三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八號)
2012-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7-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正)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的決定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規定的執法主體可否作出調整問題的答復
1996-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006-03-25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05-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