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釋義】
回避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審判人員或者其他有關人員,遇到法律規定的情形,應當主動退出案件的審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也可以請求更換上述人員的制度。回避制度是為了保障案件得到公正處理所設計的制度,在各國訴訟法中都有規定。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時間效力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第四條有關問題的答復》第1、2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2010-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對職工退休退職辦法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