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5日)?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下簡稱全教會)的召開對于我國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和高素質的
勞動者, 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為了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加強教育經濟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新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順利推進,必須進一步加強教育審計工作,為此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教育審計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全國教育審計工作自1985年起步至今,不斷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審計為保障教育經費足額到位、促進和加強教育財經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避免和減少損失浪費,保障資產安全完整,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維護教育部門和單位合法權益,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推進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教會的召開及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實施,為教育優先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也將進一步完善。隨著教育投入的增加,加強經濟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強化審計監督顯得更加重要。江澤民同志在全教會上明確指出:"要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益,建立和健全監督機制,保證教育經費用在該用的地方,堅決反對和防止浪費。"朱?基同志在會上也提出:"切實加強教育經費管理。要嚴格審計監督,杜絕一切鋪張浪費現象。"由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訂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第45條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撥款制度,精簡機構和冗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同時,加強對教育經費的審計與監督。"我們要站在落實全教會精神的高度,充分認識教育審計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增強教育審計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當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宏觀教育體系和結構正在加緊進行調整;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深化;后勤系統通過改革逐漸從學校剝離出去;校辦企業逐步明晰產權關系;特別是隨著權力下放和辦學自主權的擴大,經濟責任更加明確,這些都給教育經濟工作提出了新課題。如何有效地保證教育投入和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保障教育系統內部經濟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教育審計有著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教育審計更好地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各級教育部門和單位的領導要認真思考和研究。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育審計是強化還是削弱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教育審計必須存在,必須加強。
二、切實加強對教育審計工作的領導
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是在本部門本單位主要行政負責人領導下,依據有關法規和制度,對教育內部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監督的活動;是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制、增強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環節。各級教育部門和單位的領導要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按照教育部教財廳[1998]11號文件的要求,切實加強對教育審計工作的領導,搞好本部門本單位的內審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原國家教委24號令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內審機構,保持審計機構和隊伍的穩定,保證審計工作順利、有效的開展。
(二)主管審計工作的領導要認真履行職責,確定審計任務,明確具體要求,把審計工作落到實處。
(三)各部門、各單位要將教育審計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安排審計機構負責人參加本單位有關會議,定期研究、部署和檢查審計工作。
(四)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使審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斷加強審計力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五)支持審計機構和人員依法開展工作,切實解決審計人員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三、進一步加大教育審計監督的力度? 各級教育部門和單位及其審計機構要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趨勢,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教育審計工作的特點和重點,進一步加大教育審計監督的力度,為實現全教會提出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貢獻。當前的主要任務:
(一)繼續加強對教育投入的審計監督。各級教育審計機構要按照國家和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繼續開展"兩基"驗收前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的審計,通過審計促使各部門依法落實各項教育經費,確保教育投入實現"兩個比例"、"三個增長",確保教育費附加足額征收并按規定使用,確保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二)進一步開展效益審計,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教育審計要發揮內部審計的特點和優勢,及時、準確地發現教育經濟管理活動中的經驗和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內部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要認真搞好基建(修繕)工程審計、校辦產業經濟效益審計、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率情況的審計等,促進各部門、各單位合理有效的使用資金,減少和杜絕損失浪費。
(三)積極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各級教育審計機構要積極配合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對教育系統各部門、各單位的負責人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有關負責人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管理和監督。
(四)認真抓好管理審計。審計機構在各項審計活動中要積極開展內控制度的評審,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以保障教育系統內部經濟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
(五)圍繞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教育扶貧資金、"安居工程"、"筒子樓改造"等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對學校劃轉與合并、校辦企業改制、后勤社會化等活動中資產負債情況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對科技成果轉化、無形資產評估、學校各項收費情況、捐資助學資金管理情況等開展審計調查。通過對審計和審計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領導宏觀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
四、努力提高人員素質和審計工作質 CX量? CX1要繼續加強審計隊伍的建設。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形成一支"政治強、作風硬、品德好、業務精"的審計隊伍。審計人員要增加宏觀意識、管理意識和效益意識,樹立高效、優質、文明的審計形象。
教育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必須依法審計,嚴格遵守審計程序,恪守職業道德準則,自覺執行審計規范。審計人員必須熟悉和掌握與審計任務相關的財經法規、規章和制度,熟悉教育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努力使審計結果做到真實、客觀、公正,并注意規避審計風險。
要繼續抓好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養一批復合型的審計工作人員。審計人員一般都應掌握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技能,適應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審計工作。
審計工作質量是充分發揮教育審計職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各級教育部門和單位及其內審機構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教育審計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教育審計工作要主動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努力探索教育審計工作的新思路,推動教育審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部直屬高校及企事業單位可根據本意見制定適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