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九十二條的規定,現對《條例》若干條款作如下解釋:
一、第三條第(二)項中的“三輪車”,是指用人力驅動的設計有三個車輪的車輛。“人力車”,是指用手推或手拉方式驅動的兩輪或獨輪車。“殘疾人專用車”,是指肢體殘疾的人單人使用的代步工具,包括人力輪椅車和設計時速在二十公里以下的殘疾人用機動車。
二、第七條第一款中的“借道通行”,是指行人在沒有劃人行橫道的道路上通過車行道,車輛在轉彎、會車、超車、掉頭、停車時駛入其他道路,包括機動車變更車道、駛入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非機動車駛入機動車道或人行道。第二款規定,是指車輛和行人在道路上通行或者進行與交通有關的活動中,遇有《條例》以及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規、規章沒有規定的情況,無所遵循時,其通行必須以保證交通安全為原則,如果由于違反這一原則發生了交通事故,應追究違反人的責任。但《條例》其他條款已有明確規定的,不得引用本條。
三、第十條第(四)項中的“綠色箭頭燈”,是指綠燈中帶有左轉彎、直行、右轉彎導向箭頭的交通指揮燈信號。一般安裝在交通繁忙、需要引導交通流的交叉路口,與紅燈、黃燈配合使用。第(五)項中的“黃燈閃爍”信號,設在有危險的路口或路段,以提醒車輛行人注意,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通行。
四、第十一條中的“車道燈信號”,一般安裝在需要單獨指揮的車道上方,只對在該車道行駛的車輛起指揮作用,其他車道的車輛和行人仍按規定信號通行。
五、第十五條中的“交通標志和交通標線”,是指國家標準《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86)中規定的標志、標線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批準,并報公安部備案增加的標志、標線。
六、第十八條中的“必須申領移動證”,是指未領取牌證的車輛或辦理復駛的車輛,需要從住地到車輛管理機關進行檢驗時,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交通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移動證,方準上路行駛。
七、第十九條第一款中的“機動車必須保持車況良好”,是指車輛狀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87)的規定。
八、第二十二條第(三)項中的“必要的安全距離”,是指當牽引車停車時,被牽引的車輛制動停車后不會與牽引車相撞所需要的最小距離。牽引車輛時,應根據行駛速度、道路狀況和天氣情況決定牽引裝置的長度。在限速每小時二十公里的情況下,一般柏油路、水泥路、碎石路上,軟連接牽引裝置應為五至七米;在有水、泥濘的道路上,應適當延長一至四米。在冰雪路上牽引車輛,應用硬連接牽引裝置。
九、第二十六條第(六)項中的“飲酒后”,是指駕駛員飲用白酒、啤酒、果酒、汽酒等含有酒精的飲料后,在酒精作用期間駕駛機動車的。為了保障交通安全,凡發現駕駛員有酒精反應的,均可按酒后開車予以處罰。第(九)項中的“患有妨礙安全行車的疾病”,是指患有足以影響觀察、判斷事物能力和控制行為能力的疾病。例如: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癲癇,眩暈,發燒,嚴重的耳疾、眼疾,肢體嚴重傷殘等。“過度疲勞”,是指駕駛員每天駕車超過八小時或者從事其他勞動體力消耗過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車中困倦瞌睡、四肢無力,不能及時發現和準確處理路面交通情況的。
十、第三十一條中的“交通流量大的道路”,由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根據實際交通情況自行確定,并需明文公告。
十一、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車輛載運不可解體的物品時,其裝載的長度、寬度、高度任何一項超過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均須經當地縣(市、區)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批準。跨縣(市)運輸的,由始發地的縣(市)公安交通管理機關就載運車輛、物品、捆扎以及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進行審批,并指定在本縣(市)境內行駛的時間、路線和時速;運輸過程中需要經過的地區,須由當地縣(市)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指定在本縣(市)境內行駛的時間、路線和時速。在城市中跨區運輸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機關審批,并指定行駛的時間、路線和時速。運輸特大物品時,承運單位必須事先會同有關縣(市)公安交通管理機關、公路或市政管理部門,對行駛路線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可以通過后,再按上述規定辦理。
十二、第三十三條第(二)項中的“貨運機動車不準人、貨混載”,是指貨運機動車在運輸貨物時(大型貨運汽車在長途運輸時),不準車廂內又載貨(少量小件物品除外)又載人。“須留有安全乘坐位置”,是指為押運或裝卸人員預設的乘坐位置,必須保證行車中不致因制動、轉向、顛簸等情況,使貨物發生移動造成乘車人滑落、被擠壓等危險。
十三、第三十四條第(一)項中的“輕便摩托車在機動車道內靠右邊行駛”,是指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道線或隔離設施算起,輕便摩托車通行路面寬度不能超過二米。第(二)項中的“非機動車靠右邊行駛,是指從道路(不含路肩)右側邊緣線算起,通行路面寬度:自行車不能超過一點五米,三輪車不能超過二點二米,畜力車不能超過二點六米。第(三)項關于小型機動車道與大型機動車道的劃分,如果同方向劃有兩條以上機動車道,車道劃分從道路中心線或中心分隔帶起向右依次排列:第一條為小型機動車道,供小型客車行駛;第二條為大型機動車道,供小型客車以外的其他機動車行駛;第三條為低速機動車道,供限速三十公里以下的機動車和其他機動車低速行駛時使用。各種機動車在上述道路上行駛時,應當各行其道,但遇有本車道交通不暢、其他車道空閑時,在不妨礙其他車道的車輛正常行駛的情況下,準許借用相鄰的車道行駛。
十四、第三十五條第(六)項中的“小型拖拉機”,包括手扶拖拉機。上路行駛的手扶拖拉機,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十五、第三十六條第(一)(二)項中的“急彎路”、“陡坡”,是指按照國家標準《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86)規定,應當設有急彎路標志或陡坡標志的路段。“窄路”、“窄橋”,是指路面、橋面寬度在三點五米以下的路段。
十六、第四十二條第(一)(二)(四)(六)項規定,也適用于沒有交通信號或交通標志控制的路口。
十七、第四十三條第(二)項中的“同類車讓右邊沒有來車的車先行”,是指同為機動車(公共汽車、電車除外)、同為非機動車或同為公共汽車、電車相遇時,右邊沒有來車的車先行。
十八、第五十四條中的“非機動車因受阻不能正常行駛時,準許在受阻的路段內駛入機動車道”,是指非機動車因本車道被機動車臨時占用受阻不能正常行駛時,在不妨礙相鄰機動車道的車輛行駛的情況下,可以在距機動車十米內駛入相鄰的機動車道,但須緊靠右側通行,繞過機動車后必須迅速駛回本車道。因道路損壞或施工需要占用非機動車道時,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應當劃出供非機動車行駛的臨時車道;沒有劃臨時車道的,非機動車可按上述原則行駛。
十九、第六十二條第(一)項中的“按順行方向靠道路右邊停留”,是指車輛臨時停車時,必須按順行方向,緊靠道路邊緣線停放,前、后右側車輪外緣距路緣石(側石、道牙)不能超過零點三米。
二十、第六十三條第(一)項中的行人“靠路邊行走”,是指從道路邊緣線算起,行人通行路面寬度一般不能超過一米。
二十一、第六十四條中的“成年人的隊列可以緊靠車行道右邊行進”,是指成年人列隊通行道路時,在人行道較窄或者行人較多、行進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走車行道,但須靠右行進,從車行道邊緣算起,通行路面寬度不能超過一點五米。在劃分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列隊行走的人員不得走機動車道。
二十二、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是指對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已有規定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沒有規定的(包括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和處罰種類),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規定的處罰原則,也適用于本條例中規定的違反交通管理的行為。處罰的具體程序,另行規定。
二十三、第九十三條規定“一九五五年公布的《城市交通規則》同時廢止”。未提到的一九六○年公布的《公路交通規則》,國務院已于一九八七年三月明令廢止(見國發1987[2]號文件)。一九七二年公安部、交通部聯合印發的《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規則(試行)》,在本條例施行后,即自行失效。
二十四、本解釋所稱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在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修訂)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96修正)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0修正)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10-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1999年12月20日至31日澳門公眾假日安排的決定
1998-07-1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界線文字說明(2015)
2015-12-20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2010-09-05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條例
2008-03-06護士條例
200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