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國際交往的日益擴大,外國人(包括外籍華人,下同)和華僑、港澳臺胞的來信來訪隨之增多。認真及時地處理這些來信來訪,對于我們獲取各方信息,了解監察對象在對外活動中的情況,發現案情和受理案件,以及樹立我國政府機關的良好形象,提高國際信譽,都具有積極的作用。為了做好這項工作,處理好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的來信來訪,按照《監察部信訪工作暫行辦法》的原則規定,特制定以下具體辦法:
一、凡屬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給監察部來信或到監察部來訪,除我部有關監察局已經受理或正在辦理的案件外,均先由信訪局閱辦、接待,然后依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理。
二、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的來信,要指定專人負責處理,單獨立卷,做到件件有著落。
三、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的來訪,要及時熱情接待,并注意以下問題:
1.接待時,要有兩名工作人員參加,其中要有一名處級工作人員。對于身份較高的來訪人,可由局級領導出面接待,必要時,還可以由部領導接見。
2.接待的場所,條件可以好一些。有的可以安排在部的外賓接待室接談。
3.接待時,要嚴格按照接待來訪工作細則所規定的程序辦事,并注意工作方法。
4.接談中,要文明禮貌,熱情友好;仔細聽取來訪人反映情況,做好接談記錄,盡量請來訪人留下書面材料。對來訪人提出的問題,答復時應持慎重態度,答復的內容要經領導審定。如對方提出要錄音、錄像時,應婉言拒絕,并做好解釋工作。
四、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要按業務分工,分別處理。凡屬于我部業務范圍的,應寫出書面報告,經有關領導閱批后處理。凡不屬我部業務范圍的,要做好解釋工作,并按照歸口辦理原則,主動與有關部門進行聯系,落實受理單位后再轉辦。
五、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來信來訪揭發控告的每一個案件,都要認真處理。并按照分級負責的要求,抓緊查處或督辦。影響較大、情節嚴重的案件,在經部領導批示后,由部里立案查處;對轉請有關省、市監察廳(局)查處的案件,要定期(一般兩個月左右)進行督辦。
六、對涉外信訪案件的調查,可區別不同情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
1.由案件涉及的有關領導部門或單位出面,同當事人接觸。
2.由我部或我部的駐外機構通過信函或其他適當的方式,直接同外方聯系。
3.委托我國駐外使領館,或其他駐外機構協助調查。
4.涉及國家機密或涉外活動的案件,與國家安全部或外交部聯系,取得他們的協助。
七、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的來信,除匿名信、精神病人的來信和來信地址不詳的以外,原則上都要給來信人復信。復信時要注意內外有別,保守國家機密,語氣友好,詞句嚴謹。重要的復信,復信稿要經有關領導審定。針對當前的情況,復信時可以分別采取以下幾種不同形式:
1.對監察部或其他各級行政機關的批評、建議信,只要沒有惡意,一般可以表示歡迎或感謝。
2.對揭發控告信,除無實質內容的以外,一般可以復信告知來信已經收到,對其反映的問題將認真研究,并歡迎他們繼續提供新的線索等。
3.對申訴信件(包括為親友申訴的信),可以告訴他們受理的情況,請其聽從有關部門處理。
4.對于不屬我部業務范圍的來信,應簡要說明不受理的依據,并告知該信轉辦去向,請其直接同有關單位聯系。
5.對來信反映的情況已調查清楚,并已處理完畢的問題,或能作肯定性答復的咨詢性來信,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請某單位或個人代轉)的方式,給予答復。
6.為防止因監察機關復信可能導致來信人處于不利情況或產生其他不良后果,給檢舉控告人復信時,可用特定的信封(只印地址門牌號,不印監察機關名稱)發出。
7.對反映重要案件的來信的復信或給知名度較高的人士的復信,須經部領導審閱后發出。一般復信均由經辦局的領導簽發。復信由信訪局統一蓋“信訪專用章”后發出復印件。
八、做好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臺胞來信來訪情況的綜合反映工作。每季度要對處理這類來信來訪的情況綜合向部領導報告。
九、對于常駐中國的外國人來信來訪或有關部門轉來外國人給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來信、來電及寄贈的資料、禮品的處理,應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外交部關于外國人給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信件處理問題的請示》〔國辦發(1980)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認真及時處理國外來函來電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83)72號〕和中辦廳字(1986)119號文件的精神辦理。
十、關于外文信的翻譯問題。屬于英、日、俄三種外文信(函)件,由辦公廳組織本部力量自行翻譯。利用業余時間翻譯的,參考有關的收費標準付給本人一定的勞務報酬;占用工作時間翻譯的,給適當的物質獎勵。其他文種,本部無力翻譯的,在保密的前提下,可請外單位幫助翻譯,并按有關規定付費。此項費用從信訪專用款中開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
2010-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2007-12-2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的決議
1980-09-10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9-04-17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