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等稅收條例以及國家有關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規定,現就稅制改革、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后有關企業財務問題的處理通知如下:
一、關于增值稅實行價外稅后有關財務問題的處理
1.企業購進存貨等貨物或接受勞務,應按照實際應付的全部款項扣除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后計價,并據此進行成本、費用的核算,其中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應根據其買價扣除按規定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后,計價核算。
2.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時,按照應收的全部款項扣除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增值稅后作為銷售收入。企業按照銷售收入和規定的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扣除購進貨物時的進項稅額的余額,繳納增值稅。但企業購進的貨物以及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應從進項稅額中轉出,作為待處理財產損失處理。
3.企業1994年初庫存的各種材料、在產品、自制半成品、產成品、商品等,要進行全面清理。存貨中含有的已征稅款,轉作待攤費用單獨反映,按國家統一規定處理。
4.企業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直接用于免稅項目和非應稅項目,進項稅額按規定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其存貨計價,成本、費用核算等,仍按分行業的企業財務制度執行。
5.小規模納稅人繳納增值稅按規定實行簡易辦法的,銷售收入按照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應收的全部款項扣除按規定的征收率計算的應納稅額后確定。但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接受勞務以及相關的存貨計價,成本、費用核算等財務處理,仍按分行業的企業財務制度規定執行。
二、關于各項建設基金的財務處理
1.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各項建設基金,一律納入銷售統一核算,并單獨反映。
2.各項建設基金納入銷售統一核算后,應單獨計算應交的增值稅(或營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企業扣除以上稅金后的部分轉作建設基金處理。
三、關于企業繳納營業稅、消費稅、資源稅的財務處理
1.企業按其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繳納的營業稅,按照不同行業,分別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經營稅金及附加等;但企業銷售不動產(不含房地產企業)按銷售額計算的營業稅,在計算出售固定資產凈損益時直接扣除;企業銷售無形資產按銷售額計算的營業稅應計入其他業務支出或其他營業支出等。
2.企業生產應交消費稅的產品,在銷售時將應交消費稅額計入銷售稅金及附加;但企業將應交消費稅的產品用于在建工程、非生產性開支等其他方面的,應按照應交消費稅額視其用途分別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在建工程成本或者其他有關支出。
3.企業按規定繳納的資源稅,計入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企業自產自用應稅產品按規定繳納的資源稅,計入企業生產成本。
四、關于企業財務制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細則的銜接
1.企業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財務制度規定處理,屬于購建固定資產竣工決算投產后發生的各項貸款利息支出,計入財務費用,但其利息超過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的部分,納稅時進行調整。
2.企業工資、獎金、津貼等繼續按財務制度規定的資金渠道列支。企業實行計稅工資后,實發工資超過計稅工資標準的部分納稅時進行調整。企業計稅工資標準由主管財政機關根據財政部規定的范圍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具體核定。
目前,企業計稅工資標準暫按以下原則執行。國有企業計稅工資標準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暫按已核定的工資基數及新增效益工資方案執行。未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暫按現行已核定的工資包干基數(計劃)確定。獎金未計入成本費用的企業,應扣除在稅后利潤中列支的獎金后確定。其他企業計稅工資標準暫按現行規定執行。
3.企業各類捐贈支出全部計入企業營業外支出,其中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不超過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3%之內,在繳納所得稅時扣除;超過3%部分以及非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納稅時進行調整。
4.企業各種罰款、滯納金、違約金等全部計入企業營業外支出,但沒收財物損失、違法經營罰款和違反稅法支付的滯納金、罰款等,在納稅時進行調整。
5.企業收到國家撥給的政策性虧損補貼和其他補貼,應在企業利潤總額中單獨反映,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關于少數部門和企業實行先征稅后返還辦法的財務處理
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發布的各項稅收條例的規定依法繳納各項稅收。對于國務院給予照顧和優惠政策的部門和企業,在稅制改革后,實行收支兩條線辦法,企業收到返還款項按照下列情況進行財務處理。
1.按規定用于經濟建設的,作為國家投資處理。其中用于新建項目的,直接轉作國家資本金;用于改擴建和進行技術改造的,視同國家專項撥款處理,建設項目完工后,屬于按規定準予核銷的部分,報經主管財政機關批準予以沖銷,其余部分在資本公積金中單獨反映。
2.按規定直接用于歸還長期借款的,全部轉作國家資本金。
3.按規定用于虧損補貼的,計入企業利潤總額。
4.外商投資企業收到的返還稅款,計入企業利潤總額。
企業收到上述款項,無論是財政機關直接返還的,還是財政通過主管部門返還的,均應按本條規定進行財務處理。
六、關于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后有關財務問題的處理
1.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后,企業有關外幣帳戶(包括外幣現金、外匯銀行存款、以外幣結算的債權和債務)年初余額,應按照中國人民銀行1994年1月1日公布的市場匯價的中間價進行調整(以下簡稱“市場匯價”),折合為記帳本位幣余額。新折合的記帳本位幣余額與原記帳本位幣帳面余額之間的差額,應單獨反映,作為匯兌損益處理。其中按規定計入企業損益的部分,按照下列辦法處理:
如為凈損失,數額不大的企業,可直接計入企業當期損益;數額較大,而且企業沒有承受能力的,可分期攤銷處理。攤銷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五年,如果個別企業數額巨大,確需超過五年的,由企業提出申請,報主管財政機關核定。
如為凈收益,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平均轉銷,或者留待彌補以后年度虧損,或者留待并入企業的清算收益。
2.實行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后,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應按照業務發生時或者當期期初的市場匯價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月度(或季度、年度)終了,企業有關外幣帳戶余額均應按照期末市場匯價進行調整,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新折合的記帳本位幣金額與帳面記帳本位幣金額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處理。企業調整外幣帳戶的時間,按月度終了或季度、年度終了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并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調整外幣帳戶的時間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的,應報經主管財政機關批準,并在財務情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3.企業不得因匯率并軌而調整實收資本帳面余額。1994年1月1日后企業收到的投資者的出資額,如需折合為記帳本位幣的,有關資產帳戶按照收到投資當日市場匯價折合。企業的實收資本帳戶,合同、協議有約定匯率的,按合同、協議約定的匯率折合;合同協議沒有約定匯率的,如登記注明的貨幣與記帳本位幣一致,按收到出資時的市場匯價折合,如登記注冊的貨幣與記帳本位幣不一致,按第一次收到出資時的市場匯價折合。有關資產帳戶與實收資本帳戶因折合匯率不同而產生的記帳本位幣差額,作為資本公積金處理。
4.企業結算、購入、兌換外幣其價格與市場匯價結算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處理。
七、本規定從1994年1月1日起實施。
八、商品流通企業和金融企業的有關財務處理另外規定。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五號
201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1998)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01修正)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2-09-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再次答復
1991-03-0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