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 則
第一條 為更好地貫徹科技體制改革方針,加強農業應用基礎研究和農業高新技術研究,為我國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根據我國農業科技發展規劃布局,在農業系統科研、教學單位中選擇一批基礎較好的實驗室作為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以下簡稱部重點實驗室),與農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地方重點實驗室配合,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農業基礎性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骨干體系。
部重點實驗室應貫徹科技體制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現代化科研管理制度,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使部重點實驗室成為能代表我國農業科研學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現代化科研基地、高級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活動中心。
第二條 在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中要突出三個重點:
1、重點穩住一批精干的基礎性研究隊伍;
2、重點投資改善研究條件和更新儀器裝備;
3、重點安排農業基礎性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課題。
第三條 部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
1、突破一批農業應用基礎研究的關鍵性難題;
2、發展一批農業重點學科和新興學科;
3、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
第四條 為與國家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計劃的周期相銜接,部重點實驗室每隔五年評估和命名一次,其間的第三年進行一次中期評估。對已命名的部重點實驗室,在進行下一輪評審時,同樣要進行評審,不合格的取消其資格。
二、申報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部重點實驗室主要從基礎較好的農業部直屬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屬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高等院校的實驗室中選建。實驗室可以是以單個科研教學機構為基礎,通過內部人才分流、專業結構調整和集中科研儀器設備而成,也可以是由本系統內幾個相關科研教學機構優化組合而成。為發揮專業科研單位和教學單位的相互優勢,鼓勵專業研究單位與高等院校聯合辦部重點實驗室。
鼓勵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高等院校中的實驗室采取地方與部門共建的形式聯辦部重點實驗室。
第六條 申報部重點實驗室應具備以下條件:
1、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要符合我國農業發展戰略的需要,有明確的近、中、遠期研究目標,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鮮明的研究特色,具有承擔國家和部重大科研任務和培養高級農業科研人才的能力。
2、實驗室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團結、協作、管理能力強的領導班子,層次合理的科技隊伍,實驗室學術思想活躍,研究風氣濃厚,學風正派。
3、實驗室有由專門技術人員管理的公用實驗室和基本完備的實驗儀器及其他試驗研究條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4、依托單位能夠保證實驗室的基本事業費,必要的技術支撐、后勤保證和學術活動條件,并對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較強的科研開發能力。
第七條 部科技司在新一輪的部重點實驗室評審命名前將發布申報指南。凡符合部重點實驗室選擇范圍并具備第六條規定條件的實驗室,填報《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評估申請書》,經依托單位同意,上報農業部科學技術與質量標準司(以下簡稱部科技司)。
第八條 部科技司組織有關司(局)對申報的實驗室進行初步審核。初審合格的實驗室再由部科技司組織專家組評議,并結合實地抽查,按照合理布局,公平競爭、擇優命名的原則確定部重點實驗室。
三、管 理 體 制
第九條 部科技司歸口管理部重點實驗室:負責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制定,組織部有關司(局)和專家進行部重點實驗室的評審和命名,負責年度報表的匯總和總結檢查、表彰工作。部有關司(局)協助部科技司管理相關行業的部重點實驗室。
第十條 部重點實驗室實行主任負責制。部重點實驗室經部命名后,由依托單位聘任實驗室主任一人,并報部科技司及部有關司(局)備案。實驗室主任每屆任期五年。實驗室主任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提名并報請依托單位聘任學術、行政副主任協助其工作。部重點實驗室要成為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體。實驗室主任在依托單位領導下全面負責組織領導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學術活動、人員聘任、財務開支、行政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條 各部重點實驗室設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由具有副教授(副研)以上技術職稱的同行專家組成。人數控制在11人以下。其中本實驗室的專家不得超過1/3.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委員皆由依托單位聘任,報部科技司及部有關司(局)備案。學術委員會是實驗室的學術指導機構,應當定期開展活動。其主要職能是協助實驗室主任決定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中、長期規劃,審定研究課題和評價學術、科研成果等。學術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
第十二條 部重點實驗室實行固定編制與流動編制相結合的人事制度。依托單位應根據精干高效的原則核定部重點實驗室的固定研究人員及技術人員編制,并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穩住固定科技隊伍,以保證實驗室的開放與運行。固定人員實行任期聘任制。為促進科研人員的流動與學科的相互滲透,應逐步擴大客座研究人員的比例,并通過兼職教授、客座研究和聯合申請課題等形式,增進科研和教學單位在學術上的聯合。
第十三條 依托單位應在科研、事業費等基本經費上對部重點實驗室傾斜。部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條件建設和儀器設備更新以及運行補助費等主要按其依托單位的財政經費來源渠道解決。由本部管理的高技術和基礎性研究課題將重點安排由部重點實驗室承擔或由部重點實驗室主持來實施。農業部將根據部重點實驗室工作狀況和評估成績,擇優推薦部重點實驗室參加國家科委的開放實驗室運行補助費評審。部重點實驗室應通過自己的積極工作,爭取獲得各種渠道的經費資助。
第十四條 部重點實驗室應對國內外開放,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優秀科研人才到部重點實驗室進行各種方式的合作研究。積極開展多種方式的國際合作。可以聘請國外知名學者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顧問或從事合作研究,也可以同國外有關單位聯合辦實驗室,聯合培養人才等。
第十五條 部重點實驗室應當成為培養我國高級農業科技人才的基地。沒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部重點實驗室,應當與有此優勢的有關高校加強聯合,開展合作培養研究生。
第十六條 為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增強部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競爭能力,農業部鼓勵部重點實驗室之間、部重點實驗室與其他重點實驗室之間以各種形式開展橫向的聯合。為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也鼓勵部重點實驗室與其他研究單位和技術開發單位開展縱向的聯合。
第十七條 部重點實驗室將全面推行計算機管理和統計年報制度。統計表和軟盤每年二月底前報部科技司,作為年度檢查和評估的依據。
第十八條 部科技司主辦《農業重點實驗室工作通訊》,以促進部重點實驗室之間的學術交流和管理經驗交流,提高農業重點實驗室的整體運行管理水平。
四、附 則
第十九條 本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生效。《農業部重點開放性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即行失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訂)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3年修正)
2013-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4-04-2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2011-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3-02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精神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2010年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9-12-28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2009-04-13國務院法制辦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09-03-23